Saturday, June 23, 2007

《快樂為什麼不幸福》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可能是用不完的財富,可能是銘心刻骨的愛情,或是溫暖的家庭。不過,目標雖然不同,想得到也是同一東西:快樂。

快樂是甚麼?怎樣才能得到它?《Stumbling on Happiness》(快樂為什麼不幸福)書中並沒有透露甚麼玄機。反而,作者Daniel Gilbert花了大部份篇幅,嘗試解釋我們為何會不快樂。

快速閱讀一遍後,粗略的見解是:我們不快樂,是因為對未來懷著不恰當的期望。

這裡隨意選擇了書中幾個觀點:

1.人腦是幻想的機器。我們認知的所謂現實,絕大部份都是創造出來的幻象。舉一個例子:很多人一聽到加州,想到的都是陽光海灘大自然,很自然便作出「在加州居住會很快樂」的聯想。但這只是依靠對加州僅有的認識而想像出來的幻覺,事實加州居民並不特別快樂。我們利用想像力,把一點點事實無限擴大,但這現實和幻想間的落差,正是不快樂的源頭。

2.人能真切感受的,永遠只有眼前這刻的感覺。因此,想像力雖然厲害,也是建基在「現在」的偏見。這一秒鐘的感受,會左右我們對未來的看法。現在肚餓,會高估下星期晚餐的美味;今天熱戀,會過份憧憬婚後的甜蜜。

3.我們一方面為預計不到未來而不快樂,另一方面,又為擔心未來會不快樂而不快樂。其實人有自我療傷的「抗體」機制,今天看來壞得不能再壞的惡夢,到真正發生時可能不當一回事。而且,打擊愈大,抗體反應便愈有效。討厭的同事令你不快,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至要啟動療傷機制。相反,不幸被解僱,可能很快便會心安理得,把逆境當成一個轉換環境,或放長假的機會。人們卻常常忽略這心靈自我治療的機能,高估將來不快樂的程度,為根本不存在的不快樂而煩惱。

4.既然不能準確預測未來的感覺,那麼,吸取別人經驗,應是最可靠和方便的評估未來的方法。因為,別人擁有我們還未親身體驗過的經歷。可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與別不同,往往不能認真參考別人的經驗,反而固執地選擇聽從腦袋片面的幻想和偏見。結果,當然又是不快樂。

《Stumbling on Happiness》沒說明甚麼是快樂之匙,但讀者可意會到,作者想表達的不外是這幾個要點:多聽別人意見;接受自己的無知;認清幻想永遠和事實不相符;把注意力集中在目前,不要對未來作太多無謂猜想...

Gilbert沒有明言,或許是他明白到,就算掌握了快樂的竅門,我們也不能身體力行去遵從。因為,人,從來都是自尋煩惱的動物。

Tuesday, June 19, 2007

童畫

週未在小畫廊閒逛,看見一些很可愛的卡通畫.買不起原作,只好選了幾張印刷品:


”Death By Chicken”


”Higher Ground”


”Lost Mate”


”Love Express”


簡單的構圖,淡淡的顏色,稚氣中又藏著一點世故,好像在回憶令人會心微笑的童年往事.

過兩天去買幾個畫框,把畫中的天真框起,為灰白的牆壁添一絲微笑.

Saturday, June 16, 2007

候機室隨想



天快黑了,仍然滯留在無人的候機室。疲憊中,記起眼前正是從前坐過的位置。

多年前,坐在這行座椅,向著未知的將來,心情是有點害怕的。怕生活的困難,怕工作的挑戰。不過,步伐雖然戰兢,目標卻很清晰。

幾年間,進進出出這兒不知多少遍。早忘了最初的心情,路也愈走愈糊塗。

少年時,為學業和事業煩惱,彷彿那便是人生最大的難題。多年過去,才明白到,學習和工作,其實是最容易應付的。該行的道路,心中總有個大概.付上努力,耐心,再加點運氣,怎也不會太難走。

決定甚麼是真正想做的事情,甚麼是真正想要的感情,才是最難的課題。夢想和感覺,往往是不著邊際,模糊不清,連自己也看不清自己內心的風景。

然而,生活是不該這樣蒼白無力的。航機誤點,班次取消,便應改乘另一班機,繞道另一城市。或許要遲一點才到達目的地,但總不能永遠留在候機室等待。

誰人不希望安安穩穩,一觸即蹴?但世事何曾是有完美,Plan A行不通,便要轉Plan B ,C和D。

固步不前,只因擔心將來會後悔。可笑的是,日子過去,我們後悔的都是沒有做的事,而不是做了的事。

別過這張椅子,心裡不無遺憾,唯有強迫自己憧憬遠處的旖旎風光。始終,是時候離開這位置,再往前飛了。

Saturday, June 09, 2007

三部電影和三位美女

前兩天,粗心大意下,竟完全忘記買了的戲票,白白錯過一場電影.昨天,又因為下班後交通擠塞,趕不上另一場電影.這星期電影節漸入高潮,看來要加倍小心,分秒必爭,以防再有「意外」發生.

看了近十部電影,僥倖只得一部是失望而回,其餘的尚算滿意.很想寫一點東西,記低一點觀後感.可是腦袋正在躲懶,沒心機分析劇情研究主題.只好談談三部電影中,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三位可愛女主角.


Keri Russell - 《Grimm Love》

《Grimm Love》是齣半記錄片.拍的是年前德國人Armin Meiwes吃人的恐怖故事.全片極度黑暗沉鬱,但沒賣弄暴力,對Meiwes甚至是帶點同情.Keri Russell飾演一個對Meiwes好奇的美國研究生,在德國搜集他童年和成長的片段.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Keri就是Felicity,是電視劇裡那個美麗敏感的大學生.這幾年Keri成熟了,沒有年青時那麼耀眼,我卻覺得她比Felicity時更動人.她有張很獨特的臉,總覺得她好像很認真地在想像著些遙遠的事.因此,由她來演Grimm Love中的角色,能使觀眾感受到她對Meiwes的孤獨的認同,而不單只是個對罪犯好奇的大學生.

Felicity後,Keri只拍過很少戲.最近看過的《Waitress》,是齣輕鬆卡通化的愛情小品,風格和《Grimm Love》完全相反,Keri的演出卻是一樣出色.若她能繼續挑選好的角色,荷理活將多一位不是花瓶的漂亮星星


Julie Delpy - 《2 Days in Paris》

因為《白》《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Julie Delpy早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2 Days in Paris》是她自導自演的作品,說的是一對來自不同背景的情人,在巴黎暫留兩天間的感情起伏.

Julie的導演功力,是意料之外的好.《2 Days in Paris》拍得十分流暢,很多地方甚至帶點Woody Allen的風采.影片幽默地挖苦美國人和法國人的民族性格,亦真實地反映了愛情中的猜疑和不能控制的暗湧.劇中的一對情侶Jack和Marion,雖然各有各的缺點,但觀眾都不願這對可愛的歡喜冤家因小小誤會而分開.

歲月催人,Julie已不是《白》中那個冷若冰霜,美艷不可方物的法國妻子.但她演有點神經質的Marion,一樣恰到好處.Marion在餐廳臭罵前男友,和對種族歧視司機唇槍舌劍的兩幕,尤其令人拍案叫絕.一個這麼可愛的女朋友,Jack又怎會捨得和她分手?

突然想起《The Da Vinci Code》開拍時,傳聞Julie曾力爭做該劇的女主角.《The Da Vinci Code》劣評如潮,她該慶幸爭不到吧?


土屋安娜 - 《惡女花魁》

匆忙中選的戲票,沒空看更多的資料;因此入場前,我不知道《Sakuran》便是《惡女花魁》.看到銀幕上土屋安娜的名字,才頓悟這便是很多網友談過的電影.那感覺,有點像在外套口袋裡發現鈔票時的喜悅.

《惡女花魁》把江戶時代的妓女漫畫化(也不能說是漫畫化,因為電影本就是由漫畫改編的),現代化,再配上一個老掉牙的愛情故事.佈置得充滿時代氣息的妓院,五顏六色閃亮亮的和服,和椎名林擒的搖滾soundtrack,是齣讓人看得很開心的戲.兩位女配角管野美穗和木村佳乃都是我喜歡的女優,不過全片的光芒,全聚集在土屋安娜一人身上.她可以說是電影史上最不erotic的妓女!看她穿著和服演花魁,腦中自然浮起在《下妻物語》裡,她在不情願下拍Lolita廣告的扮相.

不過,《惡女花魁》把土屋安娜拍得很漂亮.我最喜歡的兩幕,一是她偷走出妓院去找負心情人,在雨中見到他虛偽的笑容,便一聲不響回頭狂奔.另一幕是在出嫁的清晨,在櫻花樹前看見情人時那如釋重負的綻放笑容.不同於管野和木村,她不是五官標緻的漂亮,而是一份不自覺地流露的美麗,是女性最令人動心的氣質.

坦白說,《惡女花魁》雖然是看得盡興,可是我並不十分喜歡,因為情節太公式,後半般節奏亦拖得太慢.但不能否認,影片的攝影實在很優美,很多鏡頭都美得令人想拿回家當海報.

Sunday, June 03, 2007

他離開了她沒有



聽中文歌,我應是屬於聽歌詞一族,所以一直也很喜歡填得密麻麻,說故事的歌詞.不過,或許填詞人並非逐字收錢,大部份歌的詞都十分精簡和重覆.

約半年前,在駕長途車中,聽到楊千嬅的《她成功了他沒有》.第一次聽,心情是很興奮的,因為很久沒聽過這樣一氣呵成的歌詞.到第二次聽,便有些少失望,覺得林夕又在交行貨(「加班加到嘔吐」?).

車程中無所事事,便一邊replay再replay,一邊想像這歌詞該怎填才妥當.回到家裡,竟然也拿起紙筆,開始亂寫些歌詞.不懂平仄,不通音律,只靠「順不順口」來一字一字地爬.一如所料,寫了兩三行後便棄筆投降.但總算當了半小時,有生以來第一次的填詞人.Cliché 一點說,自我感覺頗為良好.

到最近兩星期,卻突然很想繼續這未完的任務.起初不過是貪玩,但慢慢發現,寫歌詞有如砌puzzle,愈砌愈欲罷不能.結果終於能趕在今天完成了.成績當然不是很滿意,有很多不通順之處,也有很多無謂的推砌.在這兒獻醜了:

《他離開了她沒有》

他跟女友相愛 於古老的都市 走進教堂彷似很遠路
車廂搭客擠滿 古廟冷清的雪 總可見到他倆在挽手
家境縱使困難 一起計劃往前 不需得到所有 只想奔向挑戰
彼此理想一致 終於也等得到 一起挽手走進這美麗校門

兼職習作考試 工資儲起一半 剛好夠送他愛的禮物
錶中載滿心意 珍惜愛的分秒 跟他在說諾言是永久
春風悄靜降臨 撫醒冷漠世人 他心中的呼喊 此刻不再抑壓
把所有豁出去 她的女友只怕天氣會變 他會遇危險

這個晚上發展 怎可猜測得到 街裡滿是謠言 他卻照樣步前
這宵她怕試鍊 不想分秒惦念 夜了點 恐怕愈危險
不忍捨棄朋友 他轉身跟她說 早上便回長安街再見
可惜他快發現 喜跟悲遠近只一線

他告別了祖國 飄過異國疆界 多少理想驟然間變樣
拭乾淚眼偷看 分針秒針比賽 不可計出重逢在那載
孤身去踏旅程 滄桑冷酷世情 拋開一切感覺 哀傷刻意遮蓋 
找不愛的工作 艱辛也不感慨 竟忍到了心痛走過十餘載

他心裡沒明天 傷心不需傾訴 不記往日事情 不悔昨日熱情
風沙中那笑臉 收起不再掛念 望向遠處變更 就怪錯愛太深
青春不會再回 這雙手到最後 怎擋得過歲月的變化
幾多歡欣與困難 只好都化半聲嗟嘆

不喜愛的工作 迫他到處飄泊 風霜卻把他困千里外
飛機快要起降 打開倦眼竟看得到遠處一個舊背影
她倚偎著愛人 手中抱著女兒 天真小臉的笑 將他鎖困解脫
世事常玩弄人 匆匆向手錶看 應趕快轉身往天際摘雲彩

繾綣邂逅纏繞得到分開失去 彷在人海演戲
不分主角跟觀眾 不終結也不會知哭笑的一套戲

雖是遊戲之作,但也在今天,把它送給所有還未忘記十八年前往事的中國人.

Monday, May 28, 2007

夢讀


近幾個月,睡眠質素很差,總是沒精打采爬起床.睡得淺,夢卻多,古怪的人物地點劇情,層出不窮:

● 在北京,乘坐的旅遊巴被騎劫到無人的荒地.我和劫車者說了聲再見,在混亂中跳了下車.手拿著護照,跑呀跑,不一會便跑到機場的候機室,剛剛趕上回程的飛機.

● 在北韓(!)旅行,妹妹顧著逛街,走失了.我在路邊的咖啡室,碰到兩個從來沒聯絡的小學同學.他們熱心地借我手機,打電話回酒店尋人.(北韓,咖啡室,小學同學...抓破頭也想不到半絲關連的線索.)

● 和朋友到茶樓飲茶.同桌搭檯的,是 Brad Pitt和 Angelina Jolie.我們如常地吃點心,Bradgelina 坐了一會兒便離開.Brad 在桌上遺下一張紙條,我八卦拿來一看,是銀行提款機的存單,戶口存款是四百萬美元.

除了這些奇特情節之外,其他夢的細節,醒後便很模糊.夢的內容,多是年代久遠的回憶,有甜蜜,也有恐懼.甜,如逞英雄保護曾經喜歡的女孩;在現實裡無能為力,夢中卻是天下無敵.苦,如考試交白卷時的焦慮,在不用讀書考試的今天,仍然不時會膽戰心驚地重播.

往事的感覺,就似藏在一個大木箱裡.日子久了,生活忙碌,我們都沒空收拾舊物,可能連箱子放在那裡也忘記了.但記憶仍是安靜地躺在箱中,而且會出其不意地,悄悄溜進十多二十年後的睡眠裡.

我認為,做夢和繪畫,作曲,寫 blog一樣,是創作過程.人的腦袋分分秒秒在尋求感官的刺激 ;睡眠時,大腦未完全關閉,五官卻沒有輸入,便得自我創作一些境象來填補空白.我相信,將來科學家會發明能記錄夢境的儀器,如量度體溫血壓一樣,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就像《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中,「夢讀」的獨角獸頭骨.

不過,那也會製造出很多家庭問題.試想想,一覺醒來,枕邊人笑意盈盈,溫柔地問:「俾我睇下你尋晚個夢得唔得?」,你該如何反應?

───
後記:這篇其實是上月寫的,但寫完後忘了 post.看到電影《Paprika》中,那能「讀夢」的新發明DC Mini ,才喚回這篇硬碟中的舊文.夢中能記起二十多年不見的同學的樣子,現實裡卻忘了數星期前做過的事;腦袋,真是個靠不住的機器.

後後記:《Paprika》是套十分精彩的動畫,風格近似《千與千尋》.它沒有宮崎峻的童心和浪漫,但更天馬行空,和帶點黑色幽默,是給成年人看的動畫.誠意推薦.

Sunday, May 27, 2007

狗仔隊


「弊!大風得滯...」

「梳返靚先...」



「影咩呀!未見過靚女呀?」

Wednesday, May 16, 2007

Thanks,Melinda!

兩個月前,我曾推測Melinda Doolittle在今年的American Idol只能擠身前三名.兩個月後的今天,不幸一語成讖,Melinda真的在top 3被淘汰.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況且只是個帶點做馬成份的reality show,不用對賽果認真.而且,經過三個多月的曝光,Melinda Doolittle在美國已是家傳戶曉的名字,未來一定能在音樂界闖出一番天地.

但Idol六年歷史裡最出色的歌手竟入不到決賽,再看剩下兩名參賽者的「造詣」,心裡忍不住要說聲WTF!

在最後一晚比賽中,Melinda唱了Whitney Houston的I Believe in You and Me.那是她三個月來唯一失準的演出,結尾的高音部份有點牽強.有多差?請聽一聽:


這樣的聲線,技巧,和感情,是萬中無一的,天賜的禮物.

在這裡,祝福她能踏上燦爛星途,快些灌錄自己的專輯.這世界實在需要多些不靠包裝,能以歌聲感動人的真正歌星.而且,她其實也很可愛啊!Thanks,Melinda!

Saturday, May 12, 2007

洛杉磯



假如你只從電影和電視認識美國,可能會以為這國家只得兩個城市:一是紐約;另外一個,便是洛杉磯.

洛杉磯的魅力,可以說全源自它的電影工業.今天,很多製作都已搬到其他城市,但洛杉磯仍是娛樂事業的中樞,是大小明星的家.比華利山和日落大道的名店食肆, Malibu 和 Santa Monica的豪宅,仍是年中無休,不停地蘊釀一單又一單小道消息.

洛杉磯令人迷惑的.正是這層彌漫全城,昂貴的,self-perpetuating 的名氣煙幕.近百年光影累積起來的氛圍,別的城市,想學也抄襲不來.

離開時,在 LAX的機場商店,看到以 Paris Hilton 為品牌的香水禮包.旁邊報攤上的小報雜誌,封面卻是她行將坐牢的「新聞」.這城市以 infamous為榮的荒謬,實在叫人忍俊不禁.

除了陽光海灘,俊男美女,名氣醜聞外,洛杉磯還有甚麼特別之處?

溫和的氣候,自然是得天獨厚的.惡名昭彰的空氣污染,近年也好像有所改善.交通,郤依然十分可怕.洛杉磯是全美交通最擠塞的城市.困在傍晚六時的 Santa Monica Freeway ,那寸步難行的痛苦,和北京,東京沒有兩樣.不同的是,在洛杉磯 ,不駕車,便那兒也不用去.

不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它的墨西哥裔居民.那感覺,彷似身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華盛頓是個「黑」「白」分明的城市.而分開洛杉磯的,是那道棕和白之間的鴻溝.

在餐廳,商場,超市,停車場,墨裔幹著社會最下層的工作.雖云職業無分貴賤,大部份人也把它當作南加州的持色,視若無睹,但我始終認為,這樣子根深柢固的 segregation,是不平衡,不正常的社會現象.

近日,美國政客在熱烈討論著非法移民的問題,但都著眼於堵塞邊境和遣返非法入境者,沒有多少人關心境內數千萬拉丁美裔居民的困境.這群移民和他們的下一代,能不能靠雙手找到理想的將來?

Los Angeles,天使之城,不應是個只屬於 Paris 和 Lindsay 的樂園.

Thursday, May 10, 2007

拉斯維加斯



拉斯維加斯,是一個在沙漠中聳立的城市.宮殿般的賭場酒店,一間比一間金碧輝煌,卻是一樣的媚俗.賭城開宗明義賣的,是紙醉金迷歌榭舞台.暗地裡,在廣告招牌上,在大街小巷裡,卻是到處充斥著性的暗示.

城中盡是最豪華的酒店,最高級的餐廳,最精采的表演,但都是用金錢推砌出來的玩意.假的巴黎,假的威尼斯,假的紐約...全部俗不可耐得令人發麻.

除了賭客,沒有誰會真的喜歡這城市.可是一到傍晚,遊客還是如潮水般湧上拉斯維加斯大道.龐大如小城市的酒店,還是雨後春荀般一間接一間開張.

或許,俗氣便是拉斯維加斯獨有的吸引力.吃頓難以下嚥的自助餐,看齣昂貴的歌舞,在廿一點賭桌和角子機間穿梭至深夜,再回酒店房間睡到明天下午.不用費心計劃,毋須舟車勞頓;隨時來,隨時去,可算是假期中的出前一丁.

膚淺,誇張,即興,喧鬧的sin city,其實也是這國家,這文化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