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2, 2008

人不如故



又是一樣的夢。

內容,每次也大致相同。都是延續着一段不愉快的記憶,目睹一些不願重溫的鏡頭。有時候,夢境天馬行空,飄忽不定。有時候,情節清晰得像在看電視劇。

夢是假的。但驚醒後那一身冷汗,和腦海殘留的失望,自責,傷心,卻是真得不能再真。

然後發覺,凌晨三時半死寂的家,是個很可怕,很可怕的世界。

新聞中,常聽受害者家人說"looking for a closure “。其實,我一直也不能完全明白,那是怎樣的心情。

親人音訊沓沓,當然希望早日水落石出。但如旁聽犯人的判決,旁觀兇手被行刑,又有甚麼意思?失去了的,永遠也找不回來。看着別人受苦,對自己的苦難,於事何補?

感情的 closure,就是這樣撲朔迷離。我們在找尋句號,找到的,往往是一點一點氣若游絲,連綿不斷的省略號。

Denial,anger,bargaining,depression,acceptance,來來回回,都不知走了多少遍。接受了可以再否認,抑鬱完可以再憤怒,記憶裡刺人的稜角,早被時間沖刷得圓圓滑滑。各種的感覺,已經不再對人說,也不會對自己說。

但再圓滑,也是墜在心的一塊卵石。午夜三時,它還是會出奇不意的來襲,壓得人透不過氣。

相見時難別亦難,思念難,決絕更難。是不是要一個場景,一聲告別,一句說話,一滴眼淚,才算得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抑或,心中一個卑微的,矛盾的心願,其實已是眾裡尋他的 closure?

衷心希望,你能快樂地,好好的過每一天。

不過,你千萬,千萬不要告訢我。

9 comments:

  1. 在生死兩點間,生命是一直線,過往的人只是陪你一段而已,何苦追究離去原因,知了又如何?真正的朋友是你內在的自性--知道享有內在真正自我的人,是不會寂寞的。

    ReplyDelete
  2. 生死亦大事也。在生死之間,是無數的曲線,最後兩點僅成一直線。世人多重直線的終點位置:蓋終點高,名必留青史;雖大儒賢人,不能免也。唯率性樂天之人,方能享受人生的過程,順曲線的高低、迂迴,無嗔無怨地過日。其實人匆匆一生,皆舞台一角色耳:揸fit者呼風喚雨,茄喱啡者唯唯諾諾;看似高下立判,實則亦南柯一夢,何須介懷、何足道哉。

    ReplyDelete
  3. slai:你說得對,很多事情,苦苦追究也是沒結果。但是人腦是不受認知控制的。甚麼是「內在真正自我」?我們真的能知道嗎?

    anon:不冀當揸fit者,不恥為茄喱啡,只願率性樂天,逍遙半生。然儒賢尚不能免凡心,足見無嗔無怨渡日,實難矣。

    ReplyDelete
  4. 如果能約束心靈的變化,真實的自我就能回歸原來純潔的本性,你就是那真實的自我,你不是身體也不是心靈˙你知道心可以創造思想、它能辨識、它有願望。"真實的自我"知道,但是不去介入它。
    "真實的自我"如何來看自己呢?比如你要看自己的臉(眼睛在臉上)一樣,在鏡子裡看到的是反射你臉的影像。
    如果鏡子模糊或凹凸不平,你能看清自己的面貌呢?不能,有時扭曲的是有些可怕。你會擔心嗎?不會,因為你知道那是鏡子的問題。當鏡子是光滑乾淨的,才能給你真實的反射影像,只有這時候你才能看到臉的真實樣子。同樣方式,真實的你,反射在心靈上的形象,就是你的鏡子。
    如果心靈是混濁的或被染色了,我們看到的自己也是混濁或是有色彩的,所以要看到真實的自我,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約束心靈讓它保持清澈與寧靜,不被扭曲,不起一點漣漪。
    ...以上摘自-沙吉難陀大師講述--巴坦加里的瑜珈經
    -------------------------
    在生命中,我們不斷的在群體困境中反覆重組著壓抑,憤怒、悸動的各種情緒。或許我們可以坦然喜悅的去接受它或看開它,如同迎接每個春夏秋冬的來臨。

    ReplyDelete
  5. 哗!好高深的佛偈,好得人驚呀

    ReplyDelete
  6. slai:謝謝你的分享,但我卻不能參透其中的道理。我抱的是唯物主義世界觀,我就是我的身體,我的身體就是我。太過形而上學的概念,我真的不能了解。或許這便是悟性不足吧。

    ReplyDelete
  7. 撫慰心靈,個人心法不一,弱水三千,也只是取一瓢飲而已
    希望你那顆耽溺過往的心,能早日...
    如一朵青蓮,從淡淡的寒波擎起,擎起 擎起 擎起

    ReplyDelete
  8. I love your passage very much!

    ReplyDelete
  9. 深有同感
    由“狂人日记”看到这么一个感性、细腻、优美的blog,又是意外收获,因看到“狂人日记”已经是一个意外收获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