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1, 2016

Rain Is Falling Hard

It's been a while, my darling angel
Who turned the deep blue into a sea of sorrow?
Is it the road you've traveled?
Is it a world full of scoundrels?

Drown in words from broken tongues
We chat and talk and trust no one
The water is poisoned
The choice is black or none
You gotta admit love is wounded and hatred has won
For a moment

I'm sorry, we have tried
Though not nearly enough
It's gonna rain hard

I'm sorry, time flies
Ain't no more summer of love
It's raining hard, really really hard



Wednesday, July 01, 2015

最高法院與同性婚姻


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是轟轟烈烈的大新聞。但同性婚姻在三十七州早成事實,全國合法是註定的結局。三天過後,太陽照常升起,媒體們都轉移話題了。

有人認為,幾個人關起門來決定國家大事,是「九位法官審判道德」,有悖民主精神。我看,那是不認識美國政治,誤解了最高法院的角色。

先說說「審判道德」。

甚麼是道德? 一百個人有一百種不同的看法。法官不能,也不應以道德為判決的基準。

但 Obergefell v. Hodges 一案裁決的,不是道德,而是一個法律問題:州政府禁止同性婚姻是否違反憲法?

Anthony Kennedy 法官引用的,是憲法第五修訂中的 Due Process Clause:

"No person shall...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同性戀者是人(person),婚姻是人的自由(liberty),承認這兩點事實,政府便要拿出合法合理的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才能剝奪這與生俱來的權利。

州政府下禁令奪去同性戀者的婚姻權利,卻拿不出法律程序去支持禁令,故被裁定違反美國憲法。

退一步說,道德觀念要轉變,九百九十九位法官也無力挽狂瀾於既倒。美國憲法沒說明甚麼是婚姻,但它保障了人民的自由。真要賴的話,只能埋怨憲法沒有清楚列明婚姻標準何在。

再說說「九位法官」。

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國家,最高法院是憲法的最終詮釋者。影響國家最深遠的問題,往往都是在最高法院法官手中定奪。這不是反民主,相反,是體現了民主很重要的一環:法治。

人權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美國憲法中有人權憲章,確保少數人的權利不會被多數人踐踏。國會立法,法庭仲裁,當權者不得包庇惡法,這樣才可保障國民在憲法中的權利。

九位法官的決定,推翻了種族隔離,容許異族通婚,把墮胎合法化,判布殊勝戈爾......是對是錯,人人看法不同,但都不是選票能解決的憲政問題。

人民也不是沒有自主權。法官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投票通過,你和我的一張選票,亦間接地選出了下一位最高法院法官。

美國政治精神雖民主,但政壇混亂,破陋敗壞之處甚多。憲法和最高法院,可說是黑暗中的閃爍明星,二百多年來,帶領國家跨過一個又一個危機。

把憲法的守護者,批評為民主的終結,實在是不了解美國的政治環境。

—————

曾經很關心爭取同性婚姻的新聞。不過這幾年,看見逐州逐州合法化,覺得大局已定,都有點兒置身事外。

我不是同性戀者,認識的同性戀朋友,都好像生活得比我快樂。正如 Antonin Scalia 法官說,事不關己,"the substance of today's decree is not of immense personal importance to me"。

但這幾天,走在街上,卻奇怪地感覺到,空氣中好像多了點自由的氣息﹔覺得即使這國家如何不濟,到底還是有希望的。

或許,同性婚姻不僅是一場平權運動的勝利,也是一塊試金石,一場評核試。它證明了一個能夠包容,也有勇氣去改變不平等現狀的國家;人民不會以歷史﹑宗教﹑種族作擋箭板,會認真思考,努力實踐一個平等,合理的社會。

美國還有很長的路,才能走到七色虹橋那一端。但至少,今天我們看見了彩虹。

—————

最後,還是要重溫 Kennedy 這一段將流傳後世的判詞。( 中譯是摘自明報,但個人認為忠於原文較佳,故作了些修改。)

"No union is more profound than marriage, for it embodies the highest ideals of love, fidelity, devotion, sacrifice, and family. In forming a marital union, two people become something greater than once they were. As some of the petitioners in these cases demonstrate, marriage embodies a love that may endure even past death. It would misunderstand these men and women to say they disrespect the idea of marriage. Their plea is that they do respect it, respect it so deeply that they seek to find its fulfillment for themselves. Their hope is not to be condemned to live in loneliness, excluded from one of civilization’s oldest institutions. They ask for equal dignity in the eyes of the law. The Constitution grants them that right."

「世上沒有比婚姻更深厚的結合,因它體現了愛、忠誠、奉獻、犧牲和家庭的最崇高理想。通過婚姻的結合,兩個人變得更偉大。如本案部分訴求者所展示,婚姻體現了一種甚至能跨越生死的愛。說這些男女輕蔑婚姻,是對他們的誤解。他們的懇求,源於對婚姻的尊重,此深切的尊重使他們得親身尋求,實現婚姻。他們期盼不被迫着孤獨生存,被拒於人類文明最古遠的制度門外。他們要求的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尊嚴。憲法賦予他們此權利。」

Monday, June 08, 2015

何其有幸

我是帶著六四情意結成長的。在少年的我眼裡,中國,是忠奸分明的戰場。共產主義,是上天給人類開的一個殘酷玩笑。

長大了,中國經濟也起飛了。雖不能認同高壓管治,但我覺得,十多億人抓緊機會去改善生活的決心,是任何政權,任何意識形態都阻擋不了的力量。

中國人是天生的經濟動物。認識的親友,同事,都是和你和我一樣,懷著一樣的平凡夢想,在社會的夾縫中向前走。我變得相信,這場人類歷史罕見的變革,最後還是會成功的。

當然,我也看得到,聽得到,那些光怪陸離,匪夷所思的壞消息。

GFW,PM2.5,被自殺,豆腐渣,假豉油假奶粉。這麼多年,都麻木了,都變得不真實。

我是個外國人,也不算很關注中國的狀況。看見聽見關於中國的種種,總是警戒自己,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後果。沒有發言權,便不應妄下斷言。

GFW,是專制政權的統治技倆。

污染,是追求增長過程中的陣痛。

偏激和憤慨,是不成熟的民族情緒。

貪污腐敗,是法制未建全社會轉變中的必然副產品。

這就是多年來,中國在我心中的定位﹕情況雖壞,但仍未算最壞。

只要教育水平改善,公民質素提高,人民眼界擴闊,荒謬的制度,終有完結的一天。我願意相信,這個實驗,應該還有成功的希望。

直到這星期。

「生為國人何其有幸」,論噁心,還不及「只盼墳前有屏幕」。不過,可能年紀大了,或者是終於到了臨界點,忽然有點如夢初醒的歎喟。

為了這經濟奇跡,人民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這是陣痛,也實在痛得太久了。

有些時機,有些事情,錯過了,便不是年復一年的 8% 能追回來的。

高樓易起,航母易建,升天登月亦非難事。但十三億人趕著淘寶,卻淘空了社會的 moral foundation。再花多少千億,再過一兩代人,也不能輕易築回這根基。

Tuesday, May 26, 2015

一天的假期


是日假期,整天陪着一位兩歲的小男孩,逛逛走走,摸摸看看。

買了麵飽作早餐,問他︰

「你想食菠蘿飽定紙包蛋糕﹖」
「菠蘿飽菠蘿飽菠蘿飽。」

吃了一半, 男孩望望我手中的蛋糕, 忽下命令︰

「Papa 食菠蘿飽,baby 食紙包蛋糕。」

和媽媽到 supermarket 買菜,他指著架上的蔬菜,如數家珍。

「菇菇,broccoli,粟米,tomato,紅色 bell-pepper,橙色 bell-pepper,黃色 bell-pepper,綠色 bell-pepper,都係橙色 bell-pepper﹒﹒﹒囉。」

到  supermarket 的洗手間 pee pee。正在戒尿片的他,是一生人首次在外面小便。

為了安撫他緊張的心情,只得分散他的注意力︰

「你睇,呢個廁所好大啊﹗大個你屋企個好多﹗」

他一邊努力做事, 一邊觀察四方,然後下結論︰

「 baby 個廁所﹒﹒﹒好細。」

買了東西回家,到公園旁邊的空地,繼續昨天未完的任務。

「baby 要搵 acorn,baby 要搵 acorn。」

他拿起樹枝,看見花花草草便亂撥一通,還學著我的語氣︰

「有冇 acorn 呢﹖好似冇喎。呢度有冇呢﹖好似都冇喎。」

我說 acorn 給小松鼠吃光了,他不死心。 「baby 要搵 acorn,baby 要搵 acorn。」

終於找到兩個爛了的松果,他嚷著一定要帶回家。但不到兩分鐘,便扔下松果,拿起樹枝撥花花,撥草草︰

「呢度有冇蝸牛呢﹖好似冇喎。呢度有冇蝸牛呢﹖好似都冇喎。」

午飯後,小男孩要午睡。趁空檔到 Starbucks 喝了杯 Clover 機弄的巴西咖啡,是為整天的最高潮。

睡醒,他意猶未盡,繼續在後院到處摸摸碰碰。

「有冇螞蟻呢﹖有冇螞蟻呢﹖呢度好多好多螞蟻。螞蟻郁來郁去。」

然後他要淋花。看他定睛望著捲成一圈的水喉管,問︰

「baby 你睇緊咩﹖」

他指著喉管︰

「好似 octopus 咁樣。」(﹗﹗﹗)

未到晚飯時間,我已經力盡筋疲,他仍在聞歌起舞。叫他坐下來,說︰

「不如我地玩,papa 扮狗狗,baby  扮貓貓。」「好。」

「woof woof。」「 喵喵。」

「到 papa 扮貓貓,baby 扮狗狗。」

「喵喵喵。」「woof woof woof。」

「woof woof woof woof woof。」「喵喵喵喵喵。」

新遊戲「貓貓狗狗枚」就這樣誕生了。

——

這一兩個月,感覺是他真的學習進步神速。一天到晚,都在模仿大人們的說話,還會為兒歌改編歌詞。

我們不會勉強要他學些甚麼,但我又怕他會悶。兩歲的小男孩,剛開始接觸這個奇怪的世界,不知怎樣才能一直維持他的好奇心。

其實,這不過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倒影。我過了一個蒼白的童年,現在是個蒼白的中年。我不希望他重蹈覆轍。

不希望他的童年只得書本和分數,不想學業成為他生命最重要的事情。但對著鏡子自問,我能教他甚麼呢 ﹖我懂的,就只有書本和分數。

他在學習做人,我也得陪著他,一起學習怎樣做人。

——

還有,今天是我們結婚三週年。

不過千多個晝夜,那日子,卻如前世的記憶般遙遠。

今天,三個人的家,當中兩個只是陪襯。記念日,就是記念小男孩人生第一次沒有尿褲子的大日子。

Sunday, June 29, 2014

三藩市是美國餐館最密集的城市,三藩市人也真的很愛吃。高級的餐廳要一兩個月前預定位子;普通的,顧客在門外排隊一兩小時,也是司空見慣。

曾經,我以為三十美元已是非常昂貴的一餐。但自從移居這城市,認識了味覺比常人靈敏的另一半後,「昂貴」便有了新的定義。孩子出生前,我們每星期都會挑一間好一點的餐館晚飯。有了孩子後,一年僅僅得兩三晚 date night ,更是重質不重量,只吃最好的了。

二個人,一晚吃掉可能是別人一個月的房租,是有點罪惡感的。但我們衣住行都很慳憸,也沒其它花錢的嗜好。這世界,有人愛仙奴愛馬仕,有人愛勞力仕百達翡麗,我們蒐集米芝蓮星星,都是盡一己綿力,幫忙幫忙振興經濟矣。

從前年少,不懂點菜,不懂嚐酒,上餐廳總覺得有點兒困窘。其實,真正的高級餐廳,服務員必定平易近人,不會令人感到拘束。不明白的地方,他們會樂意為你解答,也不會推銷最昂貴的菜(因為甚麼都是一樣的昂貴)。

花數百元吃一餐,很難說值不值。不值,因為 fine dining 是典型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 的經濟活動,付出十倍價錢,不會換來十倍的美味。值得,因為好的菜色,是味覺視覺的享受。藝術,是無價的。

歌劇,球賽,演唱會,動輒也是百多二百元一張門票。花一樣的價錢,坐最好的位置,有人在身旁噓寒問暖提供三小時娛樂,還能吃飽喝醉回家,不是很花算嗎?

食物的材料和味道,每碟的顏色和擺設.餐廳的裝飾和音樂,服務員的態度,賬單的價錢,很多很多因素,混在一起,便不只是匆匆飽餐一頓,而是一個值得記念的 occasion。

而回憶,也是無價的。

———

結婚週年,選了 Coi ,據說是世界排名第四十九的餐廳(但我不明白,餐廳怎能像學生般按分數排名)。

佈置典雅,但不豪華。侍應態度親切,服務細心。我們不喝酒,他給我們介紹了兩款清甜可口的 mocktail。


 
食物,當然是美味的。不是十二道菜色都令人拍案叫絕;但沒有失望,再加三兩驚喜,已經是值回票價。從不吃羊的我,也鯨吞了整塊羊排。

想說的是,這一道 Steamed Morel-potato Dumpling:



那味道,我不懂得怎形容,總之,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那一刻,也想起伙頭智多星中,味吉陽一一飛衝天大叫「好...味...呀!」的情景。

Wednesday, May 28, 2014

"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Spoiler Alert ! 內含劇情)

平心而論,《Before Midnight》 也不是太差(雖然怎看也看不到 98% fresh)。只是愛之深,責之切,期望越大,失望自然也越大。

和同事們看《X-men: Days of Future Past》,才是真正觸目驚心。驚,因為我是真的老了。

十多年來,所有蝙蝠蜘蛛復仇變形大鐵人,我好像一部也沒看過。但夏日炎炎,看一群超級英雄胡胡鬧鬧,雖非賞心樂事,怎也有點樂趣吧?

結果,兩小時如坐針氈.恨不得快一點完場。

或者,我不清楚前一二三四五六集的來龍去脈,不能投入變種人特異功能世界。但那小兒科的時光倒流,從叮噹到回到未來,早已被玩盡玩爛。造型如咸蛋超人的 Sentinel,來勢兇兇,最緊要關頭卻輕易被 hack,也未免太兒戲了。

范冰冰一句對白也沒說。J-Law 說了很多越南話。變種人走遍紐約,中國,巴黎,莫斯科,又穿梭時空五十年,到五角大廈刧獄,圍剿白宮,最後卻是老套地以愛化怨,放下屠刀,一班好朋友大團圓和氣收場。只差沒上天台 BBQ

Superhero 電影,十年前以為已經開到荼蘼(記得 《Catwoman》 嗎?),殊不知到今天仍是賣個滿堂紅。 Hugh Jackman,Jennifer Lawrence,Halle Berry,Michael Fassbender,Ian McKellen,Patrick Stewart,Ellen Page,James McAvoy,位位都是銀幕上獨當一面的星星,這樣糟蹋他們,真的有點難堪。

不過,《X-men: Days of Future Past》上畫五天,全球票房三億四千萬美元,影評人給了 92% 的分數。難堪的,只得我。

老了,老了。

Thursday, May 22, 2014

"Before Midnight"

 

I suspected this movie was going to be a disaster, but I simply could not not watch it.

It was a disaster.

I think a major flaw is the director sets it up wrong. We want to know what has happened between Jesse and Celine in nine years because they are our friends. Instead the movie opens with a painfully long on-the-road chatter (which is beautifully orchestrated, and totally weird) with minimal information.

Then the audience is dealt an inane, uncomfortable dinner conversation on love and sex.  Who talks like that anyway? Vacationing writers? I’m surprised no one chokes on their Greek salad after a few minutes of such contrived dialogue.

After almost an hour, the movie finally lets the audience into some of the important stuff (you know, like custody battle, birth, jobs…) in the climatic hotel room fight scene. But by that time we’ve already declared the movie sucks and are emotionally detached.

“Sunrise” and “Sunset” were two momentous days in Jesse and Celine’s lives. This time around…nothing happens.  They should've chosen a more significant day as the backdrop, like when Jesse really has to decide moving to Chicago. Or maybe the movie is a symbolism that middle age is inevitably a letdown. Maybe the joke is on us.

Nevertheless, I still like Jesse and Celine, even though Celine is crazier, and Jesse is, unexplainably, more vulgar than his twenty-something self. Ethan Hawke and Julie Delpy still possess the skill and chemistry to make them appealing. I just wish they were given better material to work with.

In 1995, I could only daydream about a one night tryst with an exotic girl in a beautiful European city.  In 2004, I could not contemplate what marriage was like. Now in fatherhood, it feels like I finally caught up with Jesse in early mid-life crises. These three semi-anthropological movies span my entire adulthood. There‘s no way to watch it without getting nostalgic, no matter how terrible it is.

“Before Midnight” is more of a footnote than a real movie. You have to see the previous two films to understand it. The wise thing to do was not making it a trilogy. They had the perfect ending filled with Patsy Cline nine years ago. Now it’s all ruined, and I so want them to make it up in 2022.

Thursday, May 15, 2014

愛爸媽,愛我家

(本來事不關己,看過新聞,笑一聲便是了。但一想到這話題,胸中就像憋著一團火,不吐不快。)

愛爸媽,愛我家,是三歲小孩也懂的常識,為甚麼要搞大遊行,大合照?看大會告示,又是啓動,又是願景,看得一頭霧水;不知何故,要特別記念聯合國家庭年二十週年,要煞有介事地立願「守護自己家庭,讓家庭成員共同成長」。

端倪,當然就在那句「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口號。再看一列全是「基督教XXX」的參與團體,動機為何,是清楚不過了。

在言論自由的社會,保守人士宣揚他們的一套價值觀,是很正常的活動。只是這樣子「擺聯合國上檯」,掛爸媽羊頭,賣反同狗肉,實在有點兒難看。

「男女建一家,孩子有爸媽」,大會是反對單親媽媽吧?按道理,也應該順便反一反離婚人士。那喪偶不續弦者該不該反省反省?扭扭捏捏,還不如大大方方,打正旗號「反對同性婚姻」算了。

又發現,很多「家庭價值」的捍衛者,都會說他們不過是表達自己觀點和理念。他們問,為甚麼同志遊行是光榮出櫃,愛爸媽愛我家卻是鬼祟恐同?

這「反主為客」的技倆,令很多人歧視別人也歧視得理直氣壯。同性戀者從沒反對異性婚姻,沒要求立法禁制異性配偶的權益;他們才是不被認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一群。一邊是爭取平等,一邊是打壓小眾,把得益者變作受害人,不過是「不要剝奪我繼續剝奪你自由的自由」的歪理。

或許,很多人會說,他們沒有歧視同性戀,只是真心相信傳統家庭價值,不想社會風氣受污染。其實,這「非我族類」的偏見,已經是一種歧視。撫心自問,「維繫婚姻,守護孩子」口號背後,是真心為家庭排難解紛,為孩子建立健康成長的環境?還是「攪基唔係唔可以,不過請你行遠啲」的眼不見乾淨盲?

在美國,反同恐同,十多年前曾經鬧得熱哄哄,但今時今日,已沒多大市場了。十多個州份承認同性婚姻,全國同性婚姻合法是遲早的事,聰明的政客早已絶口不提。

一百年前婦女沒投票權,六十年前黑人不能坐白人的位子,今天看來,都是荒誕不經的價值觀。時代是向前推進的, the arc of the moral universe is long but it bends toward justice;最終勝利的,永遠是公平、包容、和愛。

______

那十四句大會指定標語,一律是「爸爸媽媽我愛你」「用愛建我家,爸媽齊參加」,空泛得騷不著癢處。

我想,標語口號,至少也該像這樣吧:

「相愛無罪,平等有理」
「一男一男,一籃子愛」
「一女一女,登登對對」
「爸爸和爸爸,我愛他和他」
「媽媽愛媽媽,天天笑哈哈」
「快樂在我家,忘記她是他」
「為家庭,盡全力,那用計,攣和直」

有心人士,何不搞一場「愛爸爸愛媽媽愛哥哥愛姐姐人人相親相愛」啟動禮,各自各精采?

Monday, May 12, 2014


我很喜愛小孩子,但一直以為,當爸爸是很遙遠,很遙遠的事。

到照超聲波那天,知道是男孩後,才驀然驚醒,原來已經迫近眉睫了。

幻想中,我是個討小女孩歡心的爸爸。男孩子?我要教他玩 baseball 嗎?(我不懂啊!)(希望他不會愛上 hockey 吧!)很多事情都毫無頭緒,日子卻逐漸迫近,心情複雜得很。

本來,是打算結婚後,再過一兩年寧靜二人世界的。只是我們年記已不少,也聽過很多失敗的例子,現實不容許我們拖太久。

又想,生孩子呢,還得看點天意,最快也要一年半載吧。

怎知道,結婚未到一週年,baby 已經滿月,效率高得沒浪費一丁點時間。只能說,是我們低估了自己的健康。

___

也想過,到底該不該生?

愛小孩,當然是主要的原因;但喜歡的東西,不一定要擁有。這麼大的責任,不能一句「我喜歡」,便隨便弄出人命。

家庭壓力,倒是有一點點。四位準公公婆婆爺爺嫲嫲引頸以待,就算不至於「不孝有三」,怎也是老人家心中的一根刺。

現實一點說,生孩子,是買個保險,是為免將來後悔。這事情,過了時機便不能回頭,今天倆口子樂得逍遙,說不定老了會長嗟短嘆。

不過最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她會是個好媽媽,我也應該是個好爸爸。

___

但我不主觀地以為,生孩子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是「一定正確的選擇」。

和小朋友嬉笑,看著小孩成長,當然是快樂的,但我們也不應忘記為人父母的辛酸。

先不說懷孕和分娩,那是男人無法體會的痛。由呱呱墮地,到背著書包上學去,父母的時間,可說是全數交了給小人兒。犠牲睡眠,犧牲生活質素,是一定的了;也可能耽誤了事業,放棄了興趣,疏離了友情。

或許,為孩子付出是值得的。但總不能說,除小孩外,其他的全不重要吧。

養孩子,從奶粉尿片到大學學費,一切一切都是用金錢換回來的。開支多了,而我們選擇了全職媽媽的道路,收入卻是短了一大截。養兒能不能防老,仍是未知之數;退休戶口數字減半,卻是鐵一般的事實。

還有的是,孩子,是會改變夫妻關係的。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但肯定和從前不一樣。二人的生活重心,已轉移到第三者身上;濃情蜜意,卿卿我我,那敵得過半夜哭啼,發燒咳嗽,和一張幼稚園報名表格?

當了爸爸,令我更了解,為甚麼有些朋友會堅決不要小孩。

生兒育女,是對小生命永遠的承諾。一百個家庭,是一百個不同的故事;踏不踏出這一步,旁人不該指指點點。

__

很久之前,寫過一篇《給女兒的信》,模仿別人穿越時空和未來的子女通訊。事與願違,終歸還是押錯了注。

現在,把親愛的女兒,換成親愛的兒子,他應該不會介意吧?

還是那一句,不用他成功,不用他富有,也不需要他才華洋溢。

快樂,便好了。

Thursday, April 24, 2014

小兒今天一歲了。

他會很大聲,不停地"da da da"自說自話。說完了,會滿足地傻笑,一副很滿意自己表達能力的模樣,雖然我們都不明白他在說甚麼。

他房間的書架上,擺了十數本圖畫書。早上起床,他會指著書架,呀呀呀地要拿書看。但每本書放到手上,他都搖頭不要;因為他記得,每一本都已經看過很多很多遍。

最近,他會打開書本,呀呀呀地嚷,要我們讀書給他聽。他聽得懂嗎?還是只愛聽別人說話的聲音?但他卻不太愛聽故事,只喜歡別人指著書上的字讀給他聽。

他應該是個很怕悶的小孩。對他來說,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在車子後座,甚至一個人坐嬰兒車,都是天大的苦差,常常哭得死去活來。

他也喜歡看人。五、六個月大時,他愛看年輕女子(前途無可限量哦!),老人家一逗他便會哭。現在膽子大了,會望著陌生人微笑。無所事事時,我便抱他到隔鄰的商場,一起坐在長椅上看人來人往。

我們沒買太多玩具,家裡的玩具多是別人送的禮物。不過,真正的玩具,他通常玩數天便會厭倦;反而不是玩具的玩具,他卻樂此不疲。

給他一張紙巾,他會很用心地把它撕碎再撕碎(然後把碎片吞進肚內繼續研究)。我的咖啡豆研磨,已變了他的私人玩具;吃飯時,一定要拿在手裡轉啊轉,才能安靜下來。

生孩子過程中,男人是個「斟茶遞水」的配角。孩子出生後,既餵不了奶,吃的穿的都是媽媽在思量,我充其量只是偶爾換換尿片,洗澡穿衣,哄他睡覺,如此而已。

相處的大部份時間,其實都是在陪他玩。我仍未能確認,「爸爸」飾演的,究竟是個怎樣的角色。

但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當他的朋友;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給他一個屬於兒童世界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