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我的洋娃娃




我看見 商店架子上的
一個洋娃娃
她破舊的衣服上
是褪了色的碎花


看店的婆婆
是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家
「為甚麼娃娃鼻尖破損了?」我問她
婆婆說
「她是一八九零年出生的呀!」


一百一十八歲的小人兒啊
不知道 她有沒有見過
纏起小腳的媽媽?
拖着古怪辮子的爸爸?
曾經陪伴的小主人
可夢想過 世界未來的變化?


洋娃娃
來到陌生的國家
聽着聽不懂的說話
害怕嗎?寂寞嗎?


我望着 沉默的洋娃娃
價錢雖然有點可怕
還是不得不帶她回家
希望古怪的新朋友
不會把娃娃嚇怕


噢!該找個名字給她
晶晶?貝貝?迎迎?
我問娃娃
「你覺得 佩佩好聽嗎?」


娃娃笑了
我也笑了
佩佩是我的第一個
洋娃娃

Saturday, September 27, 2008

The Biggest Debate is the Debate itself



在這次總統選舉辯論前,麥凱恩陣營演出了一場令人側目的「白武士」風波。麥凱恩高姿態空降華盛頓,誓言不逹成救市方案便不參加辯論。但在首都停留二十四小時,和總統開了一次會後,救市方案還未通過,麥凱恩又突然自圓其說,謂有信心可以達成共識,所以他可以安心辯論云云。

一連串奇怪的舉動,令人摸不清麥營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有人說,是因為麥凱恩在經濟問題上落後,要找空位讓人民覺得他「有做嘢」。也有人說,最終目的是把辯論延遲一星期,再以此為藉口,取消下星期的副總統辯論。不論目的是甚麼,記者們普遍認為,那是徹頭徹尾的 political posturing。麥營這次可說是計算錯誤,得不償失。

昨晚的辯論,從內容和技巧來說,兩人是打成平手。民主黨形勢處上風,很自然地,麥凱恩是攻的一方,奧巴馬是守的一方。總的來說,我認為奧巴馬是太有禮貌,太著重逐點反駁,但能比較具體地介紹自己的政策。麥凱恩則是咄咄逼人地向奧巴馬的缺口進攻(earmarkthe surgeprecondition)。麥凱恩控制了辯論的節奏,但太過著重細節(連北韓人身高比南韓人矮三吋也提到),忘記了推銷共和黨的政策。

不過,總統辯論是大選的最後階段;辯論的目標對象,是猶豫不決的中間分子。能夠左右 undecided 的,是他們對候選人的印象,是候選人看來似不似一個總統,能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再詳細的政綱,再尖銳的詞鋒,都沒有太大幫助。

單以賣相來說,毫無疑問,奧巴馬是輕而易舉地擊倒麥凱恩。一個半小時的辯論中,麥凱恩從頭到尾沒望向奧巴馬一眼,也沒有正視鏡頭。奧巴馬發言時,鏡頭又多次攝到麥凱恩在冷笑。因此,雖然二人表現相若,但辯論後的民調和評論,都傾向宣稱「奧巴馬小勝」。在餘下的兩場辯論裡,麥凱恩陣營要再次調整策略,才有反敗為勝的希望。但千萬不要再玩「恐嚇臨時缺席」的把戲了。

現在全國引頸以待的,是下週佩林和拜登的副總統辯論。在看了她僅有的數個訪問後,相信大部份美國人都熱切期待着,佩林如何在辯論台上展現她的「經驗」和「才智」。

這是數天前,CBS 的 Katie Couric 訪問佩林的片段:




Couric 問佩林,為甚麼七千億美元要拿去救市,而不是拿去幫助人民。這完全是一條開放式的問題,佩林有數不完的辦法避而不答,轉移視線,偷天換日……偏偏她卻選擇了很用心的解釋:

“But ultimately, what the bailout does is help those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healthcare reform that is needed to help shore up our economy. Um, helping, oh - it's got to be all about job creation too. Shoring up our economy, and putting it back on the right track. So healthcare reform and reducing taxes and reining in spending has got to accompany tax reductions, and tax relief for Americans, and trade, we've got to see trade as opportunity, not as a competitive, um, scary thing, but 1 in 5 jobs being created in the trade sector today. We've got to look at that as more opportunity. All of those things under the umbrella of job creation. This bailout is a part of that.”

「最終,救市方案是在幫助那些關注醫療改革的人,我們的經濟需要醫療改革的支持。Um,幫助,噢……那也和創造就業有關。支持經濟,把它引回正軌。所以,醫療改革,減稅,控制支出等,一定要跟隨減稅,和給美國人民的稅務優惠,和貿易,我們要視貿易為機會,不是一個競爭的,um,可怕的東西,而是每五份職業,便有一份是由貿易創造的。我們要把它看成更多的機會。所有這些東西都包括在創造就業之下。這個救市方案是其中之一。」

Katie Couric 是電視新聞主播中最「軟」的一位,竟也落得如此下場。拜登是參議院中的「名嘴」,佩林下週面對着他,這場辯論,必定精彩無比。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華府漫遊

漫無目的地在華盛頓逛了兩天半。沒有特別安排行程,卻也到了不少地方。

在林肯記念堂前,隔著水池,遠眺記念碑和國會大厦。每次在這裡,都會想起 Forrest Gump:





只得短短一段路的中國城。街上行人黑人比中國人多:



每間商戶都有中文店名。但如此音譯(博德百睞?投地雅??),還不如不譯。



兩天中最開心的,是能欣賞到兩幅印象派的代表作:



上次逛 National Gallery,最喜歡的是 Mary Cassatt 那個戴草帽的小女孩。這一次,因為讀了Monet 的故事,所以愛上了這幅 Lady with a Parasol。百多年前,Monet 便是站在這畫布前,迎風繪畫出妻子 Camille 和兒子 Jean 的模樣。

Renoir 這幅 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我認為是印象派中最偉大的作品。一步步向它行近時,還真有點心跳加速的緊張感:



畫中的五個女孩,包括了活潑,害羞,挑逗,專注,冷漠的不同神態。今天才知道,原來有作者以這畫為故事題材,寫了一本小說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i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Arlington Cemetery,是陣亡和退役軍人的國家墓園:



園中最出名的的,是這個墓碑:



墓碑主人最出名的,是這句說話:



明年一月,這幢宏偉的豪宅,會變成麥宅,還是奧宅?



這位先生說,搬進去的,將會是奧先生一家四口。



剛想過馬路,警察卻突然封了整個路口。然後,這輛黑房車飛馳而過。後座一個戴眼鏡的白髮老人,看樣子,應該是 Dick Cheney:



華盛頓郵報的大門外,放了一頭象和一頭驢,分別代表共和黨和民主黨。大象的身上,畫了國會大樓,最高法院等權力象徵:



驢子身上的,該是白宮和自由神象吧?非也:



是暗示民主黨親中,抑或在揶揄民主黨人是稀有動物?百思不得其解。

華盛頓博物館之多,認真看的話,一個月時間也不夠。這是最新的 Newseum。



故名思義,Newseum 展覽的,是一切和 News 有關的東西。這是倒下了的世貿大厦樓頂的天線:



倒下了的柏林圍牆:



可幸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並沒遺漏我們袓國先進的資訊科技:



當然少不了歷年世界大事的頭條新聞,如鐵逹尼號:



也有令人沉痛的非頭條新聞。這是紐約時報一九四四年七月二日的內頁第十二版:



請留意右上角那不起眼的「小」新聞:三十五萬猶太人相信遇害。

在華盛頓的 Holocaust Museum 中,也談到當年美國對納粹暴行不著緊,不關心的事件。如美國空軍拒絕炸毀 Auschwitz 集中營。



美國每個大城市,都有一座記念被屠殺猶太人的博物館。 每次參觀完後,也會對那段歷史多一點認識。

Friday, September 12, 2008

Decision 2008



佩林旋風一吹,麥凱恩立刻挽回劣勢,和奧巴馬打成平手。奧巴馬雖在選舉人票仍稍佔上風,但我也不敢太過肯定了。

美國近年的政治氣候,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各佔一半支持率。每次大選,到了九月十月,都是五十五十爭持不下。2000如是,2004年如是,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這兩個月,對美國政治感興趣者,就像在吃一頓漫長的自助餐。可惜,吃進肚裡的都是垃圾食物。面對排山倒海的新聞醜聞,很容易會忘記選舉的真正意義。一不小心,便會被淹沒在無意義的叫囂聲中。

在這裡,想說說我支持民主黨的幾個原因。(Bias Alert !一說到政治,偏見是無可避免的)

───

(一)

第一個原因,是兩黨對宗教的立場的差異。部份共和黨人和教會的密切關係,令共和黨政府受原教旨主義影響,我覺得是很危險的。

宗教和政治混合,會孕育出「真理在我這一邊」的荒謬思想。佩林和她的女兒便是一個例子。

未婚懷孕,本來不是新聞;佩林說女兒「自己決定生下嬰兒」(made the decision on her own to keep the baby),更贏得保守派的支持。問題是佩林堅決反對墮胎的政治立場:她一方面支持女兒的選擇,另一方面卻反對其他婦女擁有同樣的選擇權利。這種扭曲了的世界觀,是政教合一的必然副產品。

這幾年,美國在外交上犯下的的彌天大錯,宗教滲入政治,也是其中一個因素。當總統抱著「正義化身」的十字軍思想時,戰爭便成了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民主黨人主張政教分離(甚至出現如「反對公眾地方展示宗教雕塑」般矯枉過正的聲音),比較尊重不同種族的宗教自由。信仰本來就是私人的事,政府不能干涉宗教自由,更不能以宗教為執政和立法的基礎。


(二)

第二個原因,是共和黨玩弄政治的手段。美國的選舉,注意力都集中在總統候選人身上,可以說是「以人為本,政綱其次」。因此,常常出現很多稀奇古怪,扭曲事實,甚至掙大眼說謊的競選策略。

玩弄手段,兩黨也有不是。民主黨抨擊麥凱恩投的票和布殊 95% 相同,便是以偏慨全,小題大做,也忍暪了奧巴馬投票和民主黨 97% 相同的事實

可是,和共和黨相比,民主黨的政治權術實在是幼稚園程度。共和黨人的組織力和團結性比民主黨強得多,為了贏得選舉,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佩林又是個很好的例子。她女性的身份,和右傾的保守立場,全是精心計算選民口味後的選擇。她有沒有經驗,能不能勝任副總統一職,都不在共和黨的考慮之內。總之,一切等贏了才說。

其他的人身攻擊,更是多不勝數。上屆民主黨候選人 John Kerry 是越戰老兵,保守派卻無中生有地創作了一個 swift boat 的故事,說他的 purple heart 勛章是騙回來的。

今年共和黨大會中,Giuliani 和佩林均語帶不屑地,取笑奧巴馬只是個 community organizer。一個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到貧窮社區為低下層服務,到底有甚麼可笑?那是全國數千萬人民在觀看直播的演說,竟然也可以如此輕蔑,完全不用承擔,說了便算。

最新鮮熱辣的,是前天麥凱恩陣營的攻擊廣告,把一個「推廣學校性教育」的法案,曲解成奧巴馬支持兒童「學閱讀前先學性」(learning about sex before learning to read)。只要有一點獨立思考能力,都看得出這指責的荒謬之處。

至於 lipstick on a pig 的「豬塗口紅」鬧劇…… 唉,不說也罷。

政治是骯髒的,共和黨手段比民主黨高明,可能就是他們在選舉常勝的原因。只是,不應該是這樣的。

(三)

不過,以上都不是我支持民主黨最主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怎樣的政府,才是合理,符合人民利益的政府。

在政治光譜上,共和黨代表右傾保守派,民主黨代表左傾自由派。保守派提倡小政府主義,認為政府不應干預民生,人民要為個人選擇負責。

共和黨人普遍信奉自由市場,傾向保持現狀;因此,共和黨的政策比較保障既得利益者,也反對大灑金錢的政府項目。

自由派相信的,是社會的公義,政府有責任改變不公平的狀況。民主黨較注重民生,和保護低下階層與弱小者。民主黨政府主張通過稅收,提供服務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左派和右派不同的政治理念,各有可處之取,也各有不完善的漏洞。選擇那一派,全是個人的政治取向。選擇民主黨,是因為我相信,成功的政府,有責任為人民多做一點點事,不應只滿足於逐年遞增的 GDP。

自由市場為人類創造了巨大財富,但市場不是萬能的。對社會上的不公平,對歷史遺留的不公義,對不幸的一群的痛苦,市場往往無能為力。像美國這樣先進,富裕的國家,有道德上的責任,為國民建立更合理的社會。

在這裡簡單地舉兩個例子。

在環保問題上,保守派固步自封的一套,明顯是行不通的。環境污染,溫室效應,能源危機等等,是實實在在的問題。我們沒有一定成功的解決辦法,但不嘗試,便肯定會失敗。

碳權,再生能源,循環再造,改變城市規劃,都需要大規模的改革。我認為民主黨政府,對改善地球環境有更大的決心。

共和黨黨大會其中的一個口號是"Drill Baby Drill"(意思是開採更多石油)。Thomas Friedman 說:今時今日嚷"Drill Baby Drill",是等於在二十多年前電腦革命剛開始時,大喊「打字機!打字機!」。實在很難相信,這樣的政府,會認真地建立一套環保政策。

第二個例子,是左右兩派對稅制的不同觀點。

右派的口號,是「你比政府更懂得如何去花你自己的錢」。沒有人喜歡交稅,所以共和黨的減稅方針,深受選民歡迎。

共和黨減稅,受惠最大的,是富有的一群。這是 trickle-down economy:讓大機構和富者先受惠,經濟利益便會如水滴般,滴向到中下階層。Trickle-down 的支持者說,給多些錢有錢人,能增加投資,刺激經濟。我不懂經濟學,不知道減了 CEO 的稅,要多久才能 trickle 到領最低工資的單親媽媽口袋裡。

民主黨則主張堅守累進稅制,以稅收去創造一個更公平和包容的社會(有作者稱之為 bottom-up economy)。

我不敢說 trickle-down 和 bottom-up 誰對誰錯。無何否認,民主黨徵稅比共和黨重。但我覺得,改善貧苦階層的生活,是對人的投資,對經濟有更長遠的正面影響。

社會是創造財富的舞台,富者對社會作出多一點承擔,我看不出有甚麼不對。

───

記得 West Wing 劇中有這樣的一句對白:"who among the 80 will stand up for the 20?"

在這個 80/20 的世界裡,政府應否只看重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忽視生活在邊緣的小部份人?

我的看法是,如果 80% 都願意捨棄一兩個百份點的 marginal tax rate,去為那 20% 多做點事,那樣的社會,才是真正的富足。

我明白這是左傾幼稚病,是空中樓閣;但我真的願意相信,人在逐私利之餘,也可以多些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就是因為這一點浪漫主義的理想,我選擇支持民主黨。


(yun:這篇是為了你神聖的一票而寫的,希望有用啦!)

Tuesday, September 09, 2008

尋寶遊戲

自從染上逛舊貨攤的惡習後,不經不覺已收藏了一堆舊信,舊明信片。但畢竟是近一百年前的物件,能像前數篇的情書那樣,找到更多資料和背景的,只是極少極少數。不過,即使沒有動人的故事,也是很有趣味的。

(一)




這是一張1907年寄出的明信片。明信片上的建築物,是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聞名中外的上海禮查飯店(Astor House)。從百度得悉,禮查飯店曾是全亞洲最豪華的飯店,住客包括美國總統 Ulysses Grant,差利卓別靈,愛因斯坦等人。

明信片上的是禮查飯店在1906年到1910年間的面貌。飯店在1910年改建成六層高的大樓,一直保存至今(即今天黃浦路一號的浦江飯店):




(謝謝上海的C幫忙拍下這些照片)

找不到寄信人 Harry E. Lewis 的資料,卻找到收信人 Edward C. Pease 的一點事蹟。他是二十世紀初俄亥岡州 Dalles 小鎮的商人,網上甚至找到他房子的舊照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明信片上的一仙美國郵票,和郵戳的"US POSTAL SHANGHAI"字樣。原來,在戰前上海租界,各國擁有各自的郵局;從中國寄往美國的信件,收取的是和美國國內相同的郵費。不過,各國在租界的郵局,全都在1922年前結束營業。

(二)




這張不是明信片,是在十九世紀很流行的 Trade Card,是商戶推廣產品的廣告卡片。

這張 Trade Card 令人注目的,是其侮辱華人的圖像。老闆(有點緊張地)向我解釋,除了中國人外,當時還有很多取笑黑人,愛爾蘭人的圖像。

它推廣的 Celluloid Corset Clasps 又是甚麼產品?Corset 是女士的束衣,即亂世佳人中 Scarlett O’hara 穿的那一款。Celluloid 是早期的塑膠,Corset Clasps 則是束衣的扣子。根據卡片所說,塑膠扣子的好處,是不會生鏽,和省下了洗衣服時要脫下扣子的麻煩。

由此可見,扮靚,從來都是件麻煩的事。還有,女人錢易賺,自古皆然。

(三)



初初看到這張紙時,抓破頭也想不出是甚麼東西。洋人老闆也沒有頭緒,只象徵式地以一元賣了給我,還叫我找出真相後,記着要回去告訴他。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看來有點面熟,但也是上網搜查後,才知道是千字文。但因何要印出千字文開首八十字,還要劃上記號,蓋上「剎」字印章呢?

(或許你一看便知道是甚麼了。)這是「白鴿票」。白鴿票是華工在十九世紀帶入美國的,是當時舊金山華人社會很受歡迎的賭博方式。

到了二十世紀初,千字文換成數目字後,白鴿票開始傳入美國主流社會。那便是今天我們在拉斯維加斯一邊啃自助餐一邊玩的 Keno

白鴿票不過雕蟲小技,也能在外國被發揚光大。為甚麼麻將這門博大精深,出神入化的國技,始終未能進一步在外國普及化?

───

History Detectives 是我很喜歡的 PBS 電視節目。觀眾把收藏的物件,交給節目裡的一群專家,由他們鑒定真偽,和找出其中的歷史故事。

History Detectives 涉及的美國歷史,由十七世紀殖民墾荒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範圍十分廣泛。這是今季的宣傳片:



可惜,我是最近才開始追看 History Detectives,錯過了過去幾年的內容。Season 1 到 5 的 DVD Box Set ,又貴得要命(二百美元!)。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 PBS 節目,是 Antique Roadshow

Antique Roadshow 的形式非常簡單。節目每集會到不同的城市舉辦展覽會;參加者只要把家裡的古董拿到會場,便有專家為物件鑒定和估價。

每件古董出鏡只短短數分鐘,專家會簡單介紹古董的背景,然後公開它的估價。每一次,鑒證家都會循例問持有人知不知物件的價值;每一次,持有人都會扮作不在乎地說「I have no idea」。聽到價值後,反應也永遠是詐作驚喜的「I can’t believe it!」「It’s amazing!」。

節目其實是很沉悶的,我卻很愛看,每集也要看到結束才肯離座。看 Antique Roadshow 的感覺,就如在逛古董店,很 relaxing,甚至可以說是 therapeutic。一邊看,又會一邊幻想自己是個古物鑒證家。那應該是個不錯的職業。

這張十九世紀中的印第安人毯子,是 Antique Roadshow 有史以來估價最高的物件:



老伯伯聽到「五十萬美元」後,想到的竟然是貧困的袓母。那是我看過的 Roadshow 中,最真情流露的反應。

PBS 也以這張 Navajo blanket 為主題,拍了一個很幽默的廣告:



"It’s just a blanket!"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08

Hurricane Palin



Sarah Palin 的出現,是美國總統競選的一股颶風。短短五天之內,佩林由一個99%的美國人都不認識的州長,搖身一變,成為全國人民爭相討論的政治新星。

不過,人們在茶餘飯後所討論的,都不是好東西。

除性別外,佩林最受人注目的,是她的經驗(or lack therefore)。她當阿拉斯加州州長不足兩年,之前是一個人口數千的小鎮「市長」。據報導,她一生人只在去年出過一次國。奧巴馬陣營的口徑是,不能把佩林放在「離總統職權只一個心跳」的位置(a heartbeat away from Presidency,不得不讚政客想出來的刁鑽口號)。這樣的政壇「輕量級」適不適合當副總統?中間派的選民,是會有點猶豫的。

新聞界普遍認為,佩林這個最後一刻倉卒的選擇,是麥凱恩向政治現實低頭的妥協。共和黨對她的調查(vetting)工夫也做得實在太馬虎。因此,週五早上公佈名單後,網上網下,主流非主流的媒體們便空群出動,全力搜尋佩林的任何資料,幫助共和黨完成這份未完的功課。

而佩林的背景和家庭也太多姿多彩了。一時之間,真真假假的傳聞和謠言四竄。有說她以州長權力開除妹妹的前夫。有說她丈夫是鼓吹阿拉斯加獨立的極端組織的成員。最天方夜譚的,是說她早前一直在假扮懷孕,四月出生的兒子,其實是她大女兒所生的!完全是從 Desperate Housewives 搬出來的情節。

到了星期一,佩林公開了十七歲的大女兒未婚懷孕的消息。媒體更是火上加油,全國的電台電視網頁博客紛紛加入討論。

這是個 blog 和 youtube 當道,人人都是記者的年代。這樣把一個寂寂無名的政客推上最高的政治舞台,過敏的反應,實在是意料中事。

最高興的,必然是 David Letterman,Jay Leno,Jon Stewart,Stephen Colbert 這班靠笑話為生的主持人。麥凱恩的太太向記者說,阿拉斯加是美國最接近俄國的州份,所以佩林擁有外交經驗。 Stewart 便說,阿拉斯加也很接近北極,佩林一定是聖誕老人的朋友。Colbert 則說,阿拉斯加的 Mount McKinley 是全美最接近太空的山峰,所以佩林有豐富的太空政策經驗云云。

在對佩林的報導上,傳媒無疑是過火了一點,過兩天共和黨黨大會結束後,應會冷靜下來。可是,堂堂總統大選變了一場真人騷,多少也會損害麥凱恩的公信力。而且,佩林經驗不足的弱點實在太明顯,僅僅五天,記者們已經成功為她定了型。能不能爭到希拉莉的游離票,仍是未知之數,智囊們卻要分心替佩林作「危機管理」;共和黨這冒險的一著,可謂出師不利。

Monday, September 01, 2008

週日雜記

這兒的超級市場,芝士(乳酪)種類多不勝數。很多中國人都受不了芝士,我則不抗拒,也不是太喜歡。

最近,卻愛上了軟綿綿的法國 Brie:



薄薄的切數片來夾餅乾,便是週日的早餐。

不過,十多美元才一小塊,得小心一點,慢慢品嚐。

───

從日本買回來的咭片,在箱子中藏了三年後,今天終於把它們放進新買的相架,掛在廚房:



是不是很可愛?

───

自兩星期前看了高達的《Masculine Feminine》後,這首歌一直在腦裡不斷重播:



一「聽」到音樂,便想起電影中 Chantal Goya 那誘人的冷漠和高傲。但陰魂不散的旋律,在腦裡揮之不去,很是難受。

把心一橫,到網上買了 Goya 的唱片,實行以毒攻毒。希望一輪疲勞轟炸後,能把音符驅走。

───

在 The New Yorker 看到一篇側寫北京奧運的文章。最後的一段,我覺得頗有意思:

As I dined, one day, on a Big Mac in a thunderstorm, seeking and failing to find refuge in a packed McDonald’s beside the Olympic Green subway station, I heard the Olympic theme song, playing on a tape loop inside, and watched a Chinese teen-ager in the doorway. She sucked on her milkshake and then sang along, swaying; she was, at once, everything that the capitalist corporation could hope for, and everything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had planned. I tried to talk to her, but she spoke no English; besides, what young person wants to be asked if he or she feels free? What kind of question is that? I thought of the sign I had seen on the first full day of the Games, in the Forbidden City, as I headed back from the cycling. “Hall of Earthly Tranquillity,” it read, and then, at the bottom, in smaller letters, “Made Possible by the American Express Company.” One world. One dream.

(本來打算把它翻譯成中文,結果還是放棄了。)

輕描淡寫的一段文字,沒有評論,不帶立場,卻是一個意味深遠的剪影。

有時會覺得,中美之間的所謂爭執,不過是政客和新聞媒介刻意製造出來的幻象。

───

在公園拍到的藍天白雲:



很久沒見過這麼壯觀的一片雲。

───

《Elegy》裡的 Penelope,實在太美了:



電影節奏是慢了一點;但攝影優美,有 Ben Kinsley,有 Dennis Hopper,還有 Penelope 兩幕毫不忸怩,令人屏氣凝神的赤裸演出,夫復何求?

───

渾渾噩噩又過了一天。夏天,就這樣悄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