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1, 2007

我那寧靜的世界



自懂事起便知道,我的世界,是特別寧靜的.

家裡說,年幼時我是個沉默乖巧的孩子.後來才察覺到,沉默,原來是因為對聲音不敏感.記得,很多個傍晚,媽媽伴我看了很多遍醫生.然後,在醫院睡了幾晚,再看了很遍醫生.然後,不用看醫生了,世界卻依然很安靜.我開始明白,我聽到的,和聽不到的,跟其他人不一樣.

小學四年級,教育署的姐姐帶來一只很難看的助聽器,要我在上課時戴上.姐姐不知道,十歲的小孩,怎可能受得了同學們異樣的目光和嘲笑?一直到中學,除非迫不得已,我絕不會戴上那機器.反正在填鴨教育下,少聽一兩段課不是甚麼損失,我也樂意做個不發一言的好學生.學校外,沒甚麼課餘活動;聽不到的,便索性不理會.

到了外國,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語言,瞭解到不可能永遠活在孤島上.幸而科技日新月異,機器愈變愈小,愈變愈隱蔽;從此,助聽器便成了生活的一部份.就這樣,風平浪靜地過了十多年,慢慢忘記了從前的煩擾.

不方便,還是有的.睡覺時聽不到電話響(這算不算是不便?).水上活動?太麻煩了,基本是可免則免.某些高頻率的聲音,如英語裡的 sh ,f ,p ,偶爾也會聽得很吃力.在嘈雜的地方,要很留神用心捕捉別人的一字一句;大夥兒在餐廳吃飯時,往往談不到十多分鐘便自動退出話題,因為實在太累.

不過,生活中的小問題,習慣了,就不當一會事.真正的問題,是心裡多年來解不開的結.

解不開,因為仍然介意.

介意腦裡那把揮之不去,不斷在提醒「要假裝輕鬆,不要太接近別人.不要讓人看穿」的聲音.介意那不自覺地和人保持距離的內斂個性.不相識的,會以為這是害羞,高傲,拘謹,孤僻.其實我愛傾談,喜歡嘗試新東西,遊歷新地方.只是我不能,不想,也不懂向人解釋一切原委.

換了是別人,我會勸他不要鑽牛角尖.人生長路漫漫,犯不著為這等小事長嗟短嘆.可惜,我是我,不是別人;放不下,就是放不下.旁人以為我樂天豁達 ,自由自在地行著康莊大道;他們不知道,多少個早上,我是累得沒有爬起床來面對自己的力氣.

彷似一個渴望出外玩耍的小孩,貼著厚厚玻璃窗,眼看街上人來人往.途人或會停下腳步送上微笑,耳畔也聽到遠處喧譁笑聲.可是,他始終觸不到窗外的熱鬧,始終走不出那個寧靜平和的世界.

───

面對批評容易;面對自身的缺點,卻是難上加難的考驗.外國的戒酒組織 Alcoholics Anonymous 有所謂 12 step program ,第一步便是先要承認自己是個需要幫助的酒徒.因為,唯有坦白說出問題,才有痊癒的希望.

這一篇,或可算是鼓起勇氣的一小步;雖然,只不過是網上匿名的坦白.

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鏗鏘集

鏗鏘集被指鼓吹同性戀 遭廣管局強烈勸喻

沒看過這輯《鏗鏘集》,本來不想談這新聞.以香港的社會風氣,這樣的反應也是預料之內.

但看到那些精英的意見,叫人不吐不快:

「廣管局認為,同性戀及同性婚姻合法化在社會極具爭議,故節目須遵守持平原則,但節目只講及3名同性戀者的意見,故報道不公並鼓吹同性婚姻,節目亦不適宜於合家歡時段播放,兒童可能不理解同性戀而受節目影響。」
港台製作人的反應,正是一夭中的:明明在介紹印度咖哩,為免報道不公,所以要特別加插一碟鹽焗雞?說到明是《同志.戀人》,不訪問同性戀者,難道找幾個明星唱唱歌,玩玩遊戲?用不是邏輯的邏輯,去為偏見找藉口,真的很醜.

「兒童可能不理解同性戀而受節目影響」?難道不讓兒童知道世上有同性戀者,就可以增加他們對同性戀的理解?

在合家歡時段,電視上分分秒秒有人在一夜情,賭錢,喝酒,殺人...但我們不可以讓小孩們看見兩個相愛的人手拖手,說說她們想一起生活的願望?精英們是不是怕,子女看了半小時正面評價同性戀的節目後,長大了會紛紛由直變「孿」?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救救孩子

前天談了幾本關於童真和成人世界的小說,昨天便看到兩位名人小朋友令人沮喪的新聞.

四個月前,澳洲鱷魚先生Steve Irwin在拍攝中途被劍魚刺斃身亡.因為Animal Planet的節目,Irwin在美國是個家傳戶曉的名字.這星期,他的遺妻Terri和女兒Bindi Sue到了美國.原來八歲的Bindi,女承父業,是澳洲旅遊大使.她跟著媽媽忙碌地上電視,去舞會;宣傳澳洲的旅遊業.

看到電視中的Bindi,我覺得她很可憐.只見她勉強擠出笑容,背著"My Dad..."的生硬台詞,眼裡卻是一萬個不願意.真不明白她媽媽在想甚麼!幹嗎要這樣著急開拓「鱷魚少女」的星途?宣傳澳洲,為甚麼不找Russell Crowe,Nicole Kidman,或者一直是澳洲大使的Lara Bingle?(我敢說,Lara的吸引力絕對比Bindi強百倍)

要不是她爸爸的死,人們會這樣注意小Bindi嗎?利用一個小孩最深的傷痛去謀利,無論藉口多麼冠冕堂皇,一樣是可恥. 可恨傳媒都在假惺惺地做這場「悼念」騷,只得一篇slate.com的文章鞭撻這醜行.文章卻提及另一件同樣恐怖的事情.

今年十二歲的Dakota Fanning,在《I am Sam》中和弱智父親Sean Penn相依為命;在《War of the Worlds》中跟Tom Cruise到處躲避外星人;在荷理活,她是最紅最紅的童星,據聞一部戲的身價是三百萬美金.

在下一齣電影《Hounddog》中,Dakota會飾演一個被強姦的女孩.你沒看錯,是強姦!聽說還有些微暴露鏡頭.

我不否認,一齣描寫未成年少女遭性侵犯的電影,可以是很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但能不能以找一個十六七歲的演員當主角?可不可以多等幾年,待Dakota長大些才接拍?就算她完全明白電影的含意,明白別人的目光(可能嗎?),天曉得那些買票入場的中年伯伯心裡在想甚麼?

Dakota收的已是A級天價,難道還要來者不拒,賺錢交將來的大學學費?她父母是不是瘋了?我怕,她會變成另一個Lindsay Lohan.

Sunday, January 14, 2007

紛亂世間的童心


剛剛看完的小說《Pigtopia 》,是個頗動人的故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書中主角 Jack ,出生時是個頭顱特大,「象人」般的畸形兒,人人視他為怪物.媽媽產後癱瘓,滿腔怨氣盡發洩在他身上;爸爸是唯一瞭解和愛惜他的人.爸爸看到Jack 對豬隻的奇妙感情,便在地窖築起一個秘密的「豬皇宮」,給他日後在家中養豬.當爸爸不知何故突然不辭而別後,Jack 獨自繼續築成皇宮,再到附近農場偷小豬回家飼養.從此,他一邊照顧殘障的媽媽,一邊偷偷養豬為樂,渡過一年又一年.

成年後的 Jack ,在家被母親埋怨,出外到處受人白眼.他從未上過學,講話口齒不清;豬是他唯一的朋友.直到一天,Jack 鼓氣勇氣向鄰家女孩Holly 展示他的秘密皇宮.Holly 對他由害怕變成好奇,逐漸發現在Jack 的駭人外表下,是顆善良的心,和聰明的頭腦.然而,在他們成為好朋友的同時,二人的世界卻發生了巨大變化.不懂世情的Jack 和成長中的Holly ,要共同抵抗皇宮外的複雜世界,捍衛他們的豬兒...

書中說的不單是成長中的孤獨和被排斥,也是個兩小無猜的初戀故事.作者 Kitty Fitzgerald 以兩位主角互相交替自述,帶出他們的困難,希望,快樂和恐懼.故事發展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Fitzgerald 讓讀者進入Jack 和Holly 的世界,明白他們在困境中掙扎的絕望和灰心.《Pigtopia》文字淺白,喜愛閱讀英文小說的,不妨一讀(好像還未有中譯本).不過這不是給兒童看的書,沒有童話式的結局;眼淺的朋友,請預備紙巾.

《Pigtopia 》想到另外兩本內容相似的小說.《Flowers for Algernon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中弱智的Charlie ,接受了破天荒的手術,變成世上最聰明的人.他希望用智慧去學會一切知識;可是人情冷暖,你虞我詐,卻令他懷念頭腦混沌的快樂時光.另一本是相信很多人看過的《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深夜小狗神祕習題》).自閉的Christopher,由鄰居小狗的離奇死亡,抽絲剝繭調查出父母一直在隱瞞他的秘密.他不懂和外界接觸,不能處理太複雜的資訊,只喜歡數學.Christopher的夢想是成為太空人,但我們知道,他夢想成真的機會有多大.

三個故事,都是寫小孩(或懷著童心的大人)如何面對稀奇古怪的「正常」世界.三位主角,最後也敵不過現實的折騰,被深深傷害.

小朋友眼中的世界清澈澄明,但這純真卻如朝露,轉眼便會被世俗的烈日蒸發掉. 懷著信心,克服困難,堅持理想,畢竟只是童話的公式.現實是我們都在忘記又忘記,妥協再妥協;只懂躲在犬儒的偏見內,嘲笑別人天真,慶幸自己圓滑.然後,一路走過灰色無夢的人生.

Thursday, January 11, 2007

Not Going Anywhere - Keren Ann



初識法國女歌手Keren Ann,是《Nolita》碟中《Chelsea Burns》一曲.歌曲描繪了一幅冷清動人的畫面:空無一人的紐約街頭,伴著失去了的愛情,在想像中燃燒...《Nolita》內其他英文歌也不錯.法文的,因為聽不明白,感覺便打了折扣.

然後,找到這張舊一點的全英文專輯《Not Going Anywhere》.輕快的調子,簡單的結他伴奏,帶點矇矓詩意的優美歌詞,配上Keren獨家的喃喃唱腔,一聽就愛上了.

不知是不是先入為主,總覺Keren Ann咬字呼吸間,有一絲若隱若現的異國情調.彷彿歌者心在遠方;唱的,也是段段不屬於現在的感情.

這是一張很適合在冬天聽的唱片.冬日陽光中,喝著熱咖啡,細味歌聲裡那些還未失去,卻已不太真實的情懷.

Monday, January 08, 2007

Donald, Rosie, Lindsay, Tom...



寫了兩篇極嚴肅的宗教討論後,轉轉話題,說說幾宗美國的八卦娛樂舊聞.



Rosie and Donald

詳請Mad Dog的Blog也有記載.事緣Miss USA Tara Conner承認未成年喝酒和醉後生事.Donald Trump身為選美主辦者,決定不遞奪她的后冠,讓她繼續做到卸任:“Tara is going to be given a second chance.”

Donald的言論卻令名嘴Rosie O'Donnell很不滿,質疑他搞婚外情,又曾多次破產,何德何能做年青人的「道德權威」(moral authority):
"He annoys me on a multitude of levels. He's the moral authority? Left the first wife, had an affair, left the second wife, had an affair. ”
”Donald, sit and spin, my friend. I don't enjoy him. No, no, no, no.”

Donald不是善男信女,當然立刻反擊:
”People can’t stand watching her. She’s both unattractive inside and out. She’s got some big problems.”
"So she says things that come to her mouth. She’s not smart. She’s crude. She’s ignorant, and to be honest, I look forward to suing Rosie.”

最抵死是,他說會派朋友去撬Rosie牆腳(Rosie是公開的lesbian):
"And she ought to be careful 'cause I'll send one of my friends to pick up her girlfriend, and I think it would be very easy."

整件事,完全是Rosie衰多口.全世界都知道Donald Trump的作風是誇張自大愛吹牛,Miss USA又不是作姦犯科,不明白Rosie為何那麼氣憤.Donald的私人生活,和事情根本無關,她分明是在撩事鬥飛.

Clay, Kelly, and Rosie (again)

Clay Aiken,American Idol之一;歌唱得不錯,憑其娘娘腔的乖仔形象,迷倒不少師奶fans.

個多月前,Clay當替工和Kelly Ripa合作主持電視節目.或者他急於搞氣氛,或者Kelly整天搶講對白太乞人憎,訪問中Clay突然伸手掩住Kelly的嘴,不讓她說話.Kelly則有點厭惡地打了個突.

本來小小誤會,相安無事.但又是Rosie搞事,在她的節目中,批評Kelly的態度是恐同性戀homophobic.

等等...Rosie好像忘記了,Clay從來沒承認自己是同志!(雖然人人都懷疑他是.)要知道「基」界的禮儀(etiquette),是「人必先自out而後被人out」.Rosie持著自己是同志而隨便out人,Clay應該要她賠償流失大量師奶fans的損失.

Lindsay

Lindsay Lohan,電影中的青春玉女.現實生活裡,她的新聞,不是夜浦,便是醉酒,吸毒,厭食...總之是沒有一件好消息.連電影公司CEO也要給她發公開信,警告她不要再晚晚開Party,然後翌日詐病唔開工.

上月,網上傳出一封Lindsay發的e-mail.原來玉女受到太大壓力,要求發表一篇自我澄清的聲明,又說要告小報誹謗.

問題是,這封e-mail錯字百出,文法不通,又語無倫次地提及Hillary Clinton和Al Gore.看到這封信,一方面另人擔心她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她那些負面新聞的可信性.

最可惜的是,Lindsay是有演技的.八年前看《Parents Trap》,已覺得這小女孩頗有演戲天份.估不到短短幾年光景,便「睇住佢大,睇住佢壞」.

Tom, Brooke , and Matt

這單是舊聞.因為日前Matt Lauer在David Letterman節目中舊事重提,才在這裡說說.

自從Tom Cruise無厘頭跳上Oprah的梳化發表愛的宣言後,人們對他的印象,便由一個永遠同一表情的巨星,變成神神化化的中年花花公子.

事實上.他是真的很「神」化,是Scientology教的忠實信徒.我不清楚Scientology教義,但其中一條教規是:盡量不服用藥物.

那邊廂,波姬小絲Brooke Shields受過產後抑鬱之苦,著書鼓勵患病婦女去看心理醫生,和服用鎮靜劑減輕病倩.(題外話:波姬小絲真是個一等一精妙的譯名.按時下流行的內地式翻譯,怕要變成甚麼布碌克.舒爾特絲.)

在Matt Lauer的訪問中,Tom「知少少,扮代表」,抨擊Brooke的言論不負責任.Matt直斥其非,Tom卻扮專家,說心理治療是偽科學,鎮靜劑對病人無幫助,心理病只要服用維他命和做運動便可治癒...可能,他打算在MI:4中解放精神病院!

但我對靚佬Tom最大的不滿,不是他的奇怪行徑,而是他白白糟塌了一個年輕貌美大有前途懂演戲又肯脫的女演員Katie Holmes.不過米已成炊,BB出世,婚禮又行過了,唯有衷心希望他們的婚姻能長久...一些吧.



是不是很無聊?沒辦法.天下間的娛樂新聞,都是一樣的無聊,卻永遠有無聊人收看.包括我和你.

Thursday, January 04, 2007

The God Delusion:宗教的根源(2)

上文說到「目的和動機」,「服從」,和「愛」三種本能.今天繼續談談它們和宗教的關係:

神和靈魂

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神,是一個很抽象,卻人人熟悉的概念.是甚麼驅使人類產生這個念頭?

「每件事物都有其目的」很可能便是這概念的源頭.人認定了太陽花草樹木河流,也有其存在的意義,自然有「誰創造萬物」的疑問.能夠創造出這麼多神奇的東西,理所當然是一位萬能的「神」.

靈魂也是個很抽象的複雜概念.人既然常常留意和推測別人隱藏的動機,自然會把身體和思想分成不同的個體.肉體和思想分離,是精神和物質二元論(dualism)的雛型.靈魂便是人對dualism詮釋,也是人人渴望的永生(因為人有怕死的本性)的基礎.

信仰

宗教強調信心,教徒只要信,不能問,不能挑戰權威.虔誠的信徒,會自願服從教規;尤其當說教者看似很有威望,很和藹可親,或者很為你設想.

這和小孩聽父母話是多麼相似!

很多宗教教條,都欠缺邏輯,經不起理性的考驗.但我們腦中天生有服從的傾向,所以會接受這些非理性的思想.

宗教活動

宗教組織是個大家庭,宗教儀式鼓吹的是那「一份子」的感覺.基督教說神愛世人,教會中的信徒是弟兄姊妹,其實是對家人的愛的延伸.

宗教能帶來愛的感覺,帶來歸屬感,帶來別人的認同;令人一體驗到這愛的魔力,便不想離開.

忽然想到:和神接觸,是不是另一種單戀?得道的震撼,會不會就是初戀的甜蜜?

───

Dawkins的假設是:宗教是人類智慧進化過程中的副產品

尋找目的和動機」「服從」「愛」,是求生的本能,和宗教無關.但因為人腦有這樣的本能,人類社會便孕育出上述的宗教完素.宗教的本質,和這些本能吻合,因此信仰對人有很大吸引力,人腦亦成了散播宗教的平台.

拿電腦來比喻,宗教就像電腦病毒.電腦只懂處理指令和傳播資訊.病毒利用電腦的弱點,自我複製,然後一台一台電腦傳開去.

同樣地,宗教是能自我複製的「瀰」(meme).它利用人腦潛藏的特點,藉著教義和經文在集體意識中自我複製,然後在社會中一代接一代傳播.

以上只是摘錄Dawkins書中的觀點,加上我的見解.它為宗教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但絕不是嚴謹的科學方法.我相信,科學最終能夠辨出這理論的真偽.那需要很多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專家的努力.

───

個人覺得,宗教既不好,也不壞.它不過是用虛構的故事,填塞了人類的感情需要.只要不妨礙理性和科學發展,不干涉個人自由,也無甚麼大礙.

但看見右派基督徒反墮胎,反同性戀,反進化論的狂熱;看見伊斯蘭極端主義給世界帶來的破壞;不禁問,人類是不是應該開始「去宗教化」,為文明翻開新的一頁?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The God Delusion:宗教的根源(1)



宗教不能為人類社會帶來直接得益;它消耗那麼多資源,引起那麼多爭執,理應早被淘汰掉.但恰恰相反,宗教信仰能一代一代流傳.就算沒有信仰,任何人也不會對於神\靈魂\永生這些宗教概念陌生.這是很值得研究的現象.

信仰是不是進化的必然產品?有沒有科學的解釋,去說明宗教為甚麼能夠在人類社會持續發展?這是我近年常常思考,但一直沒有結論的問題.

直到前幾天,看完Richard Dawkins的 《The God Delusion》.明白到他那一套理論,可能是對宗教現象最合情理的解釋.忍不住要抄一抄書,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你可能不同意,可能會覺得悶,也可能會覺得被冒犯.不過,希望你能認真看一看,想一想.

───

要了解宗教出現的原因,先要了解人腦某些持別的本能.這些是進化得來的求生本能,但也間接促成了宗教的成長.我把它們分為三類:

目的和動機

人類會本能地找尋自然界中的目的和動機.我們看見一件物件,會問:它有甚麼用途?設計成這個樣子,有甚麼目的?當我們和別人接觸,也會問:他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表情,有甚麼動機?

這其實是思考的捷徑.原始人只要記住火的目的是取暖和煮食,便懂得何時該生火,生了火應做甚麼.只要時刻警惕別人的意圖,便能分辨出是友是敵,更快決定甚麼時候要逃跑,甚麼時候要攻擊,誰人會是合適的配偶.

認定物件,動物,和人都隱藏著目的和動機,能增加了生存的機會.這「尋找背後意義」的本能,也自然地進化成為人腦功能的一部份.

絕對服從

人類社會需要累積大量知識.因為,沒有人一生下來便懂得狩獵,知道那種果實能吃,知道吸毒會上癮...

若果我們不服從父母和族中長輩的經驗,便學不到求生技能,也會遇到不必要的危險.所以絕對服從,甚至盲從,在進化上有它的優點.因此,聽父母和長者的話,不要質疑他們的權威,是人(特別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本能.



穩定的家庭,是傳宗接代的重要因素.因為人類的小孩要經十多年才能長大成人.若孩子未長大,爸媽便四散,他的生存機會將會十分渺茫.另一方面,人是群居動物.需要一種連繫的力量,保持群體的團結.

這力量,就是愛.男和女間,父母和子女間,家庭成員間的愛.是一個契約;保障了兒童的成長,也堅固了族群的力量.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不惜一切去追求被別人接受和認同,追求那愛的感覺.

───

以上三項本能,是宗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背景因素.聰明的你,應該猜到它們和宗教的關係了.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