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0, 2008

唉!瘋了

臨遠行前數日,「只」用了兩年的手機卻不遲不早壞掉,螢幕一片空白,藥石無靈。

平日工作中處理的,是最尖端的科技;但日常生活裡,對各樣科技產品卻是敬謝不敏。家裡的電視,是十多年的老古董;iPod/MP3 機從沒擁有過;貪新鮮買的 Wii,兩個月後就送了給表妹。

就是不可或缺的電腦,十年來,用的都是偷取公司剩餘物資,拼湊而成的二手貨。除相機之外,幾年來,沒買過一部半部新產品。

但人不能一刻沒電話傍身,自然要馬上買部新的手機。工作上需要簡單的PDA功能,又想試試隨時隨地回覆電郵的感受,因此,打算選一部普通的 Smartphone 或 Blackberry。

到店舖一看,選擇也頗多 。


收放電郵,Blackberry 應是最好的。而且是敝公司認可機種,機價月費可以「稟公辦理」。不過,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阿公」隨時午時三刻來一封「家書」,到時候,便沒有不接的藉口。


HTC 和 Motorola 是 Windows Mobile,功能是夠是夠了,外型卻好像笨重了一些。


Samsung Blackjack 是近期的熱門。機身小巧,屏幕雖然較細,但價錢則十分動人(兩年合約加 rebate 後,機價只需美金九十九)。

瑪門壓倒一切的大原則下,這決定,看來是個"no-brainer"。

不過,在 Samsung 的旁邊,是這一部東西。



雖然已立下決心,不理睬它的拋眉弄眼,但還是忍不住再次觸碰它,撫摸它,反轉再反轉它。

和隔鄰一系列面目模糊的電話相比,那感覺,有如穿梭時空,由上世紀八十年代一躍走進廿一世紀。

但我知道,它不是3G,它的藍芽形同虛設,它不能安裝其它軟件,它電池表現平平,它沒GPS功能,它貴三百元。最致命的,是它是接不上 Exchange Server。還是乖乖放下吧。

然後,售貨員走過來說:蘋果將會推出連接Exchange 的軟件。

始終,難逃一刧。



唉瘋了!

Saturday, March 22, 2008

娃娃看天下



公私兩忙,blog 也被丟空了一個多星期。很想寫點東西,卻不知寫甚麼才好。

不如延續上篇的題目,談一些孩提時想過的古怪念頭。

小時候,膽小怕事,遲遲鈍鈍,完全是「一舊飯」的模樣。和現在活潑伶俐,口舌便給的小孩相比,真是相形見拙。

以下的幾個問題,在大約五,六歲時,困擾了我好一段時間。心中不明白,不敢問,也不知應該問誰。那沮喪的心情,到現在還有記憶。

───

數字題

大人們日常說話中的數目字,經常令我大惑不解。那些「唔三唔四」「亂七八糟」「八八卦卦」,全無準繩可言,令人無所適從。

清楚記得,第一次聽到媽媽說「打醒十二分精神」時,我是感到很無可奈何的。我明白媽媽的意思;但是,叫別人高警覺,為甚麼只得十二分,不是「打醒一百分精神」?

成年人的世界,完全不可理喻。

───

家計題

家計會計的是甚麼數,小孩子當然不可能明白,但我很喜歡這個廣告:



我覺得,女主角碰到蘋果時,眼珠打轉的樣子很好笑(用今天的語言,應是「好天真及傻」)。

然而,心思思,到底有件甚麼事?我想,我應該是問過別人的。因為隱隱了解到,這是個「不良」廣告。小孩敏感,聽見大人們含糊其詞;雖然不明白,也能領會到不要再多問。

今天的角度來看,這個廣告是曖昧隱晦得有點兒滑稽。心思思嚐禁果,是克不容緩,十萬火急的大事,誰還有心情和家計會猜謎語?

最可笑的是,我以為「遇宜蘭」是卡通中那個女主角的名字。沒辦法,三個字都看不懂呀!

───

卡通題

小朋友喜歡看卡通,我也不例外。不過,看過甚麼,最喜歡那一部,早已忘得七七八八(為甚麼不是八八九九?)。

那時候,心裡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是:看卡通片時,為何我會知道那是卡通片?

卡通和劇集不同,誰也看得出來。卡通是畫的,劇集是真人演出的,這點我也明白。可是,我解釋不到兩者在電視機上的分別,只矇矓感覺到,卡通片看起來比較「簡單」一些。

甚麼是簡單,甚麼是複雜,卻完全說不上邊。

這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殊不簡單。原來,在《Toy Story》出現前十多二十年,小小腦袋己經在思考 Ray TracingPhong Shading 等 3D 動畫技術了。

───

哲學題

讀幼稚園時,我曾以為自己是個與別不同的怪人。

因為,不知道何時開始,腦裡常常有一把聲音和自己交談。肚餓了,它會說「快去找東西吃」;悶壞了,它會問「甚麼時候才下課」。

我很懷疑,別人是不是也會聽到這把聲音。但我怕這個「怪病」被發現,所以一直不敢發問。

實際上,也不知從何問起。(「即係呢...好似有個人係你個頭入面,有時同你傾下計...咁樣囉。」,是不是很麥兜?)

最近看雜誌,讀到近年被發現的鏡子神經元(Mirror Neuron),才記起這把神出鬼沒的聲音,和它曾經帶來的不安。

我認為,這把聲音,是人的自我意識。能夠「聽」到這把聲音,是表示已經了解到,「我」是個和別人不同的獨立個體...咁樣囉。

───

小時候我想,世界這麼複雜,這麼多的問題,老師不教的話,將來長大了,都不知怎樣去逐一找尋答案。

果然,世界真的很複雜,學校教的也真的很少很少。

但估計不到的是,對身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會練就一身「視而不見」的好武功。

Wednesday, March 12, 2008

這雙手雖然小

先去片:

Tot shocks parents by reading



(各位母親大人,係唔係睇到流口水?)

我奇怪,小 Elizabeth 聽覺正常,爸爸媽媽(二人都是語言治療師)為何要教她手語?在網上搜尋,才發現,嬰兒手語是一門大生意。

嬰兒對雙手的運用,比控制聲音的能力發展得早。因此,經過教導後,未懂說話的嬰兒也可以利用手語和別人溝通。網上有很多「成功例子」,說未滿一歲的幼兒,已懂得「說」出「肚餓」「想睡覺」等內心思想。

據說,學手語的兒童,因為比別人更早接受抽象思維的訓練,長大後語言能力會比較優勝。這一點有些科學根據,我是相信的。Elizabeth 就是個證明。

不過反對者說,這並非手語的功效。他們認為,肯花心機和時間教孩子手語的爸爸媽媽,當然是比其他父母更注重和子女溝通的重要性。小孩長大後表達能力高,是他們耐心的成果,和手語無關。

望子成龍,中外皆然。從前,我很討厭那些迫孩子學這樣那樣,把子女時間表擠得密密麻麻的家長。覺得他們是犧牲小孩的快樂,去成全自己的優越感。

現在卻覺得,天下無不愛子女的父母,他們的出發點畢竟是善良的。他們不過被社會環境影響,錯誤地把「競爭力」和「快樂」劃上等號吧。快樂是要學習的,但琴棋書畫。英語手語,不過是一個過程。孩子們真正要學習的,是溝通,自信,和好奇心;是怎樣做一個快樂的人。

最近忽然對兒童成長的事情很感興趣,其至在做「假如有了小孩子,應該怎樣去教育他/她」的白日夢。雖然一向很喜歡小朋友,但也有點懷疑:是不是雄性動物也有一個生理時鐘,時間一到,便會響起警號?

可惜,由A點到B點,中間是條迂迴曲折,攀山越嶺的彎路。不知還要走到何時。

(標題偷用了別人網誌的大名,在此說聲對不起!)

Saturday, March 08, 2008

週末網上行

星期六下午,打開電腦,在網上周圍逛逛。第一站,是跟進美國的選舉形勢。

自從超級星期二後,眼看奧巴馬勝局己定,已沒留意民主黨的選情。但希拉莉絕處逢生,令選情再次升溫。既有戲可看,便要惡補錯過了的政治新聞。

K 所言,兩派之間,主要是 Math 和 Momentum 之爭。初選已近尾聲,單看數字,希拉莉怎也追不回落後的百多個 delegate。但制度沒要求八百名獨立的 super delegate 一定要順應民意,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合意的候選人。他們將是希拉莉的唯一希望。

其實民意屬誰,亦是鬥得難分難解。奧巴馬贏得大量中西部(Idaho, Iowa, Nebraska, Utah, Kansas)和南部(Alabama, Virginia, Louisiana, Georgia)的支持。可是,這些州一向是共和黨重鎮,民主黨無論派誰上陣,都不可能在十一月勝出。希拉莉則保住了加州,紐約州,新澤西州,麻省等民主黨大州。而在兵家必爭的三大 battleground states 中,希拉莉贏了 Ohio,也在 Pennsylvania 和 Florida(假如重選的話)暫時佔優。誰最能代表民主黨利益?要看兩邊怎去遊說一眾 super delegates了。

一如傳媒所料,選舉拖得越長,兩營的手段便越骯髒。連標榜原則的奧巴馬營,這星期也放下身段,和希營埋身肉搏。一時之間,他說她是怪物,她把他比作 Ken Starr;他要她出示報稅表,她質疑他是和嫌犯有秘密交易;她說他向國人說一套對外國卻說另一套,他說她把照片變黑了是種族主義...

各式各樣的指控和謠言,看得人頭痛。第一站,就此打住。

───

奧斯卡塵埃落定,《No Country for Old Men》勝出,算是眾望所歸。老實說,看完這部電影後,雖然未如Alex 般要出中指,也是有點兒一頭霧水,「唔知佢想點」。我不抗拒 Coen 兄弟和觀眾捉迷藏,也接受隱晦的伏線,但就是投入不了《Old Men》的世界。Javier Bardem 的殺手固然一絕,但用他來”juxtapose” Tommy Lee Jones 對年老的恐懼,我覺得效果只是一般。

相比下,我更喜歡《There will be Blood》。最後一幕的 Milkshake 和保齡球樽,跟《Old Men》一樣怪誕,卻是從實反映了Daniel Plainview 在孤獨中陷入瘋癲的精神狀態。

一個是強迫人「估公字」的殺手,一個是用特長飲管偷飲別人奶昔的大亨,如 Jon Stewart 在奧斯卡開場所言:Does this town need a hug?

想到這兩齣戲,全是因為看到 Saturday Night Live 這個 sketch。SNL近年水準十分不濟,但這一段,又真的很好笑:



”I’ve abandoned my child! I’ve abandoned my boy! I’ve abandoned my child! Oh, here he is. ” 哈哈!

奧斯卡中,最大的驚喜,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影后 Marion Cotillard 。在《La Vie En Rose》中,怎也看不到她原來是這麼美艷。

這是她在頒獎禮的花絮片段。在後台,Marion 震抖得說不出英語;在記者會上,她詢眾要求唱了兩句 Piaf 的“Padam Padam”(唱得還真不錯):



"Oh, it's longer here." :)



真情流露的 Marion,有一種很 genuine 的氣質,十分惹人好感。希望她繼續專注法國電影,不要全身投入荷理活這個大染缸。(有可能嗎?)

───

第三站,也和奧斯卡有些微關係。首先要作一點人物介紹:

Matt Damon:不用介紹。

Ben Affleck:也不用介紹,Matt Damon的好友。

Jimmy Kimmel:ABC 電視台深夜 talk show ”Jimmy Kimmel Live! ”主持,跟 Matt Damon有點「恩怨」。

Sarah Silverman:Comedy Central 搞笑節目“The Sarah Silverman Program”主持,Kimmel的女朋友。

故事起因,是 Jimmy Kimmel 在節目裡,經常會在完場時說「對不起 Matt Damon,我們時間不夠...」,故意不訪問 Matt:



為此,二人結下不大不小的私人恩怨。相信 Matt 早想報復 Jimmy 對他的羞辱。

不久前,Jimmy 的女友 Sarah Silverman 在他節目中出現。訪問中,Sarah 終於公開了 Matt 的復仇大計:她跟 Matt Damon 搭上了!

二人並且製作了一個MTV,向全世界公開“I’m f@@king Matt Damon”的事實:



被情敵這樣公然奚落,Jimmy 的心傷,可想而知。不過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暗中計劃如何報復。

結果,今年奧斯卡典禮後,Jimmy在他的特備節目中說:“If you take something I love from me, I’m going to take something you love from you.”

Jimmy 回贈 Matt 的,就是“I’m f@@king Ben Affleck”:



MTV中,星光熠熠,客串的包括 Brad Pitt,Harrison Ford,Robin Williams,Cameron Diaz。

被 Jimmy Kimmel 橫刀奪「愛」後,暫時未知道 Matt Damon 下一步會採取甚麼行動。

(荷理活的A-listers,都幾玩得!)

Thursday, March 06, 2008

不語似無愁

我看的網誌很少,訂閱的更少,羊狼的「凝望」是其中之一。

留意羊狼的文字,是因為她弱聽的障礙,也曾經在她那裡吐過一兩句「同病相憐」的苦水。其實,她經歷的困難,比我大得多。現在想起,仍有點慚愧。

在網誌上認識的羊狼,是個十分十分聰明的女孩。敏感的她,雖然偶然會抱怨命運,但從字裡行間可感覺到,她正在積極面對困難。

前幾天看到新聞時,有數秒時間,心裡是不祥地想起她的。但記得,她不久前還興致勃勃地談過中文大學的新工作,新聞裡又沒提及中大,所以沒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才在網誌看到她姐姐的說話

「君看雙眼色,不語似無愁」,沒有人能看得穿另一雙眼睛背後的惶恐和悲哀。我相信,羊狼是想清楚的,是這社會未能容許她想得更清楚一些。

再見了。

Wednesday, March 05, 2008

Bitch is the new black!



在辦公室待晚了,回到家裡已是九點多。突然記起,今天又是美國總統的初選日。一邊打開電腦,一邊心想:msnbc的標題,會是希拉莉退選,還是奧巴馬當選?

結果兩樣都不是。希拉莉在Ohio和Texas勝出,民主黨這場馬拉松選戰,至少還要再拖兩個月。

雖然我支持希拉莉,但奧巴馬氣勢如虹連下十一州後,早已放棄了對她的希望。其實奧巴馬聰明,有魅力,口才出眾,是個出色的政治家。缺點是言論空泛了一點,聽了半年,都是如出一撇的”Hope”, ”Change”, 和”Yes We Can”。

不過我最介意的,是奧巴馬支持者的狂熱程度。不知為何,每當見到群眾因為政治人物的個人魅力而如痴如醉時,心中會自然地響起警號。奧巴馬的形象,是太過救世主(messianic)了。請看看他網頁的設計(右圖):發光的奧巴馬普照美國大地,呼喚國民“I’m asking you to believe”。我覺得十分的不對勁,但願是個人的偏見。

然而,希拉莉暫時止了血,我又不覺得很高興。因為,雖然心裡希望希拉莉當選,但更希望的,是民主黨能重掌白宮。如今惡鬥過後,就算希拉莉能贏,也必定損失大量奧巴馬支持者和中間派的票,在十一月未必能鬥得過John McCain。

有人說,這場選舉可能要到八月的黨大會才分勝負。若是真的話,那將是民主黨的一大悲劇。八月底才決定候選人,只剩八個星期拉票,人家共和黨卻部署了整整半年時間。到時候想要勝出,只能靠真的救世主。

明天的報章,一定又會專題探討希拉莉的生命力為何如此頑強。我卻認為,這次她能挽狂瀾於既倒,最應該多謝的,是上星期 Tina Fey 於 Saturday Night Live 中那一句

“It’s not too late, Texas and Ohio. Get on board , bitch is the new black!”

Sunday, March 02, 2008

《A General Theory of Love》廣義相愛論



有些書,讀完後會有開竅的感覺,讓人從新的角度看這個世界。《A General Theory of Love》便是這樣一本書。

甚麼是愛?人為何需要愛和被愛?恐怕是有史以來,人類問得最多的問題。情為何物,由古到今一直是詩詞小說,音樂電影等藝術領域的重點課題。隨着neuroscience迅速發展,科學能否解釋人類的愛?這便是三位醫生在書中探討的題目。

作者們指出,「情」不是人類獨有的現象。感情是群居動物不能缺少的求生本能。控制感情的邊緣腦(Limbic system),是哺乳類動物的共同特徵。這也是人能和狗(或貓,馬,猩猩)交流感情,卻不能和烏龜交流感情的原因。

感情是最原始的溝通途徑。在沒有文字語言和互聯網的時代,人與人間,只能依賴最基本的感覺來溝通。但是,這種通過limbic system互相傳達的訊號,是不受意識控制的。

人類比其它動物持別之處,是發逹的大腦「新皮質」(neocortex),讓我們能抽象思考,和擁有自制的能力。因此人的感情受更多因素影響,但本質上,人和人間limbic system的聯繫,跟其它哺乳動物一樣。我們能夠操控的,是掌握理性思考的neocortical brain;而發放和接收感情的,是不受意識控制的limbic brain。所以,用邏輯去左右感情,永遠是徒勞無功的。

愛,是兩個相同「頻率」的邊緣腦互相交流時所產生的共振(limbic resonance)。

不過,不能控制,並不代表感情是天生的本能。恰恰相反,人類溝通感情的技巧,是學回來的。但那不是學校或self-help書能教授的知識。訓練limbic system,靠的主要是小孩和人接觸時,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智慧。

《A General Theory of Love》一書的重點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和父母(尤其是母親)的關係,是日後他感情「功能」能否成熟發展的最大原因。

書中舉了不少例子,證明嬰兒一出生便藉着和別人溝通,去學習生存的技能。原來睡眠中的嬰兒,會從母親的呼吸聲中學懂呼吸的節奏。完全不讓嬰兒和人接觸,他是會夭折的。

又例如:小孩學行時跌倒,覺得痛會哭,不覺痛便繼續行。可是,在痛和不痛間,孩子怎去判斷有沒有危險?答案是:他會留意媽媽的反應。如果媽媽表現出緊張的情緒,他便知道要信任媽媽的感情,不會走得太快太遠。

作者們對上世紀佛洛依德理論深惡痛絕,認為他荼毒了數代人。他們認為,父母要明確表達對子女的感情,孩子才能在徹底的交流中學習成長。原本我一向認同的那套「BB哭時不能立刻理睬,要讓他學會獨立」賞罰制度,早已過了時。

父母是孩子感情系統的導師。受到正確感情訓練的小孩,長大後,才有和人融洽相處的自信和能力。相反,不能清晰接收父母訊息的小孩,會變得多疑,變得不懂處理和別人的感情。

《A General Theory of Love》一書說明了,感情不受意識主宰,只能潛移默化;時間是建立感情的最重要因素。無論是對情人,對子女,對父母的情,都需要一點一點地去學習和摸索。

我們常常抱怨「當愛變成習慣」。其實,能變成習慣的,才是真的愛。兩個人初相識時碰撞出的火花,只是因;那份「不經大腦」也能坦然相處的信任和默契,才是果。只是人類太過聰明,才把事情弄得一代比一代複雜,一代比一代困難。

買這書時,還以為是本談男女感情的心理學書,萬料不到原來是一本育嬰指南!看完了,把書收起,將來或者,或者有用得着的一天。

交代‧拍掌‧叫囂

http://hk.news.yahoo.com/080302/12/2ps9y.html

在沈殿霞的追思會上,鄧光榮公開要求沈的前夫鄭少秋上台交代,多年來是否有理會肥姐和欣宜。

鄧光榮在台上質疑,為何欣宜有父親如無父親,要求鄭少秋上台交代,台下有部分人拍掌。

鄭少秋與欣宜一同上台表示,作為一個父親,當然會給予愛,盡量做好做因親的本分。多年來未能好好照顧欣宜,是因為肥姐將欣宜送到加拿大 ,而他就要為口奔馳。

他又指出,在聖誕節和新年前後,他經常致電欣宜予以安慰、表示支持。他當時曾約欣宜見面,但欣宜因為想多陪母親,未有外出。他亦曾提出探望沈殿霞,但因為欣宜認為,母親每次有人探望時都會勉強支持,過後反而會更辛苦,因此他最後未有往探望。他又承諾,今後會更好的照顧欣宜。

鄭少秋發言時,場會內不時有人叫囂。

唉,真係全部痴x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