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Johnnie在二戰時寫給Arlene的情信,除了知道是寄自太平洋New Caledonia軍營外,便再沒其他資料。兩人都是普通人,Google搜不到他們的背景。可幸「尋根」在美國是一門大生意,網上存在各式Genealogy網站,為普羅大眾追溯家族歷史。
登記了ancestry.com,輸入Johnnie的全名Ira Johnnie Boster,立刻便尋到一項結果:
California Death Index
Name: Ira Johnnie Boster\ Sex: MALE\Birth Date: 19 May 1918\Birthplace: Missouri\Death Date: 16 Aug 1983\Death Place: Mendocino
這位1918年出生的Johnnie,1942年時是二十四歲,年齡大致吻合。再輸入Ira Boster,則找到他在Social Security Death Index中的檔案,裡面列出他的社會保障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是在華盛頓州登記的(Arlene在1942年是住在華盛頓州的Eatonville)。假定這是明信片中的Johnnie(也不能百份百肯定,畢竟也可能是同一州份,同名同姓同年齡的兩個人),他該是在戰後由華盛頓州搬到加州居住。
只是,問題仍未有答案。Johnnie和Arlene的愛情能不能開花結果?找不到更多Johnnie的資料,只好轉由Arlene入手。鍵入Arlene Wells,ancestry.com竟存有1930年美國人口普查的記錄。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能看到普查的副本。普查記錄中的 E Arlene Wells,是住在華盛頓州東部 Manson小鎮的十一歲女孩。此 Arlene是不是彼Arlene?由於Manson和Eatonville距離太遠,實在很難確定。
但在 E Arlene Wells的記錄中,有她弟弟Darold E Wells 的名字。而在另一檔案裡(U.S. Public Record Index),則找到一位出生年份吻合的Darold E Wells先生的電話和地址,住在離Eatonville不遠的Olympia市。一切都配合得天衣無縫,我認定已找到Arlene的家屬,便給Darold Wells先生寫了封客客氣氣的信。信裡大約解釋原委(也扯了個小小的謊,說自己是個postcard Hobbyist),並附上明信片和人口普查紀錄的副本。
前天,收到了Darold太太Bertha的回信。她第一句便說我找錯人了。他們家的Arlene在1942年已嫁作人婦,住在Okanogan。一場歡喜,原來走進了死胡同。(但也感謝Bertha老太太好心給這無聊人回信,祝她夫妻二人身體健康。)
斷了這線索,一時也想不到該如何繼續。但既然能大致肯定Johnnie退役後安全回國, 還是一廂情願地相信,他和Arlene最後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吧!
(二)
廣島學生寄給Miss Anderson那張名信片,本來以為沒可能找到甚麼故事。因為,場景在日本,而且Miss Anderson連名字也沒有,想調查也無從說起。
但我記得,店裡好像還有其他相似的名信片。昨天再到 antique shop找找,果然再發現數張Miss Anderson的明信片,都是學生旅行時寫給她的。可是,每張的內容大同小異,都只稱呼她為Miss Anderson,沒有全名。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店的一角,我見到一個擺放旅遊記念品的抽屜,當中竟給我發現一個寫著「廣島女學院 ミス マイラ ビイー アンダースン」字樣的信封。
打開一看,真被它嚇一跳。信封中不是甚麼旅遊書信,而是在昭和十年(1935),一位串田一雄先生喪父後,給Miss Anderson的喪禮通知!信封上是Miss Anderson的片假名全名,也管不了那麼多,心唸幾聲百無禁忌後,便把它買回家。
有了名字,便有追尋的線索。マイラ,最大可能自然是Myra。回到ancestry.com,鍵入Myra Anderson,卻發現單是1930年的人口普查便有132個Myra Anderson。沒有年齡和地區,始終是如大海撈針。
這便是Google發揮威力的時候。在Google輸入「Myra Anderson Hiroshima」,彈出來的第一條查詢結果,是在一個關於二戰時,美國政府拘留境內日本人事跡的口述歷史檔案。那是1978年做的訪問,被訪問的Dr Amy Stannard,是當時德克薩斯州Seagoville拘留營的「獄長」(warden)。
訪問中談到,那時Myra Anderson在Seagoville裡當翻譯,亦負責維持官方與日人的溝通。事隔三十多年,Dr Stannard對Myra的貢獻仍是讚不絕口:
“we were able to recruit an American missionary teacher who had not been able to get back to her post in Hiroshima after Pearl Harbor. She was an excellent interpreter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served as a highly satisfactory liaison between the Japanese group and the American administration.”
“Do you recall her name?”
”Yes, her name was Myra Anderson. She went back to Japan just as soon as she possibly could after the war. She was so devoted to the Japanese people. She was required to take a whole year's supply of provisions with her before they [occupied Japan] would let her come back.”
她肯定是明信片中廣島女學院的Miss Anderson了!戰前,她是個受學生愛戴的外籍老師。日軍偷襲珍珠港後,Miss Anderson回到美國,盡力援助無辜被拘禁的日裔居民。戰後,即使要自備一年必需品,她也第一時間重返日本,繼續幫助日人。
訪問的後記說Myra在1955年離世。在ancestry.com找不到Myra Anderson去世的記錄,我猜想她很可能一直留在日本終老。至於Miss Anderson的書信為何會流落西雅圖,便無從稽考了。
───
數星期的明查暗訪,到此告一段落。雖然,要繼續偵查,也不是沒辦法。軍方醫院應有Johnnie退伍後的記錄,廣島的學校相信也有Miss Anderson的資料,但那是超出我能負擔的時間,精神,和日語能力以外了。
待日後有機會,才繼續抽絲剝繭,發掘這幾張明信片中更多的故事吧。
辛苦晒!很有趣!追看欲比《溏心風暴》!
ReplyDelete你很有記者/偵探的天份。
精彩過睇戲,也佩服你的尋根究柢精神。
ReplyDelete你提到收集明信片,其實我也想從這方面培養一種新愛好。
abby:轉行當記者也不錯,有沒有介紹?
ReplyDeletereadandeat:其實我更想收集舊書信,因為可以了解以前的人在想甚麼.但很少人會把私人信件拿出來賣.
非常好的forensic journalism,只希望 Johnnie 最後不要收到一封Dear John Letter。
ReplyDelete萬分佩服啊. 實在很精彩.
ReplyDelete搞得我也想到舊書攤找找故事了
Thanks for a marѵelous pοsting!
ReplyDeleteI certainly enjoyeԁ rеading іt, you might be а
great author. I ωill be sure to booκmaгk youг
blog and will often cоmе bасk fгοm now on.
I want to еncourage you continuе yοur gгeat ϳοb,
have a nice аfteгnoon!
my ωeb site: here ya go for erotic massage
Feel free to visit my page check out this site for erotic ma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