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0, 2005

由韓國農民想到矽谷工程師



這個星期,世貿鬧得熱烘烘.韓國農民值不值得同情,報紙雜誌blog都談了很多.我倒想說說兩件發生在美國,和韓農無關但又很相似的事.

***
Walmart是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員工超過一百萬人,營業額佔美國GDP的2%.Walmart成功之道是嚴格控制成本,手段包括:以量傷人地向生產商壓價,低薪聘用員工,和禁止組織工會.

順理成章,Walmart的經營手法自然受到排山倒海的批評.很多人認為它剝削生產商,漠視僱員福利,以大欺小趕走小商店...

不過,一間公司”打開門口做生意”,顧客心甘情願光顧,員工不高興也可隨時另謀高就.Walmart的成功,是因為它exploit了制度裡的inefficiency.若不嚴厲控制成本,降低價格去擴大市埸,它不會發展到這樣龐大.

假設明天Walmart高層”知錯能改”,或許五十萬人會得到更好待遇;可是其餘五十萬人卻可能因此失業,三億消費者失去一個便宜的選擇,而大陸很多工廠要關門大吉.誰對?誰錯?

***
科網爆破後,IT不再是吃香的行業.大企業把部份IT外判到工資便宜,人材充裕的印度,很多Programmer都不能繼續他們的專業.

和韓農一樣,他們都是自由貿易的受害者.但說實話,真的很難叫人同情一群生活在全球最富裕國家中的高學歷專業人仕.即使在美國,大眾普遍都認為是他們選錯了職業,是他們不夠競爭力,要他們受再培訓.

但是,若果你住在San Jose,是三個孩子的爸爸;被解僱後只找到8美元時薪的工作,連兼職收入還是自己也養活不了.在Bangalore接替了你軟件工程師職位的印度爸爸,賺的也是八美元一小時,卻一家過著奢華生活.你會如何想?公平?不公平?

***
面對一大堆矇矇矓矓,似是而非的道理,該當如何取捨?突然想起黃碧雲的一句話:

”律己以嚴,不被自己理想的幻象所迷惑;我們以為自己素質優秀,是未經試練之故;待人以寬,因為經不起試練,人之常情”

在種種不公義面前,我們或許做不到些甚麼;但,至少不要讓偏見掩蓋自己的愚昧.因為,世界太艱難,問題太複雜;我們,又實在太蠢.

Sunday, December 18, 2005

R.I.P. John / Leo



聽到John Spencer逝世的消息,真的感到很失落.剛買了第五輯West Wing DVD,想不到戲未看完,Leo McGarry已經先走了.

Spencer演活了Leo:一個忠心,有智謀,也有缺點的白宮幕僚長.他在Bartlet for America那集結尾哭的一埸,叫人明白真正的感動,不一定是傷春悲秋生離死別.那是包含了抱負,屈辱,羞愧,疲倦,忠誠的眼淚.

自從監製Alan Sorkin離開後,West Wing已不復最初四輯的神采.沒有了Leo,可能會就此在第七年了結,算是個帶點悲傷的句號.畢竟生老病死,就像戲外現實的政治一樣,往往未能盡如人意.

Sunday, December 04, 2005

永遠的夢露



年近歲晚,商場裡到處是售賣新一年月曆的檔攤.除了一般風景名勝貓狗明星外,在不當眼的角落,必定有一兩張瑪麗蓮夢露的照片在向你微笑.

Marilyn Monroe,本名Norma Jeane Mortensen.生父身份不詳,母親患有精神病,幼年在孤兒院和寄養家庭中渡過.二十歲時和第一任丈夫分開後,便在四五十年代的荷理活掙扎求存,憑最原始的本錢爬上夢工埸的巔峰.

喜歡夢露,是自從讀到她死後,第二任丈夫Joe Dimaggio連續二十年每星期兩次在她墳前送上一支玫瑰;和第三任丈夫Arthur Miller如何四十年來絕口不提她生前一點一滴.

怎樣的女子,能贏得離異了的另一半這樣的長情和尊重?

夢露俘虜了全世界的觀眾,也俘虜了美國最出色的男人(Dimaggio是國寶級的棒球員;Miller是國寶級的劇作家;還有和甘迺迪兄弟疑幻疑真的緋聞).最後卻敵不過心魔,讓生命一步步走向毀滅.她到底在追求甚麼?

Truman Capote曾寫了篇很美麗的短文,記述一個和夢露相處的下午.在文章的結尾,有這一段對話:
Marilyn: Remember, I said if anybody ever asked you what I was like, what Marilyn Monroe was really like - well, how would you answer them? I bet you'd tell them I was a slob. A banana split.

Capote: Of course. But I’d also say...

(The light was leaving. She seemed to fade with it, blend with the sky and clouds, recede beyond them. I wanted to lift my voice louder than the seagulls' cries and call her back: Marilyn! Marilyn, why did everything have to turn out the way it did? Why does life have to be so fucking rotten?)

Capote: I'd say...

Marilyn: I can't hear you.

Capote: I'd say you are a beautiful child.
1955年,夢露的事業如日方中,但Capote已經察覺到她正慢慢向雲端飄遠.

是不是成功來得太快,她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下去?抑或她只是個受傷的小孩,要不斷逃離現實去忘掉齷齪的童年?

1962年8月5日,夢露在家中服藥過量身亡.沒有人知道她是不是自殺.四十三年過去了,Dimaggio和Miller都己離世.關於她的一切,無人能再告訴我們答案.

然而她仍然在微笑.

Goodbye Norma Jean
From the young man in the 22nd row
Who sees you as something as more than sexual
More than just our Marilyn Monroe
- Candle In the Wind

12‧4‧遊行

寫此Blog時,爭取普選的遊行應剛剛起步.

雖然己離開香港十多年,但對她的一切,仍然關心,仍然在乎.

眾所周知,香港的政治是個被嚴重扭曲了的畸胎.歸根究底,都是因為中共害怕香港的民主會成為對內地的示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絕不可因為小小特區而誤了泱泱大國的穩定.最好七百萬港人都是經濟掛帥的順民.

但經濟不是社會的全部.在畸形的政治生態下,人民積壓的怨氣始終會爆發.

香港的選民質素不比其他國家低,總不能年復一年地,等待皇恩浩蕩賞賜多一點點自主權.

香港人,平日或許是疏離了一點,亦有許多陋習;不過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擁有顆進取善良的心,渴望能更有尊嚴地建設一個平等的社會.

在此向所有參與的市民送上一份遙遠的支持.

Saturday, November 19, 2005

山頂‧維港


MSNBC旅遊網頁的照片中,一群遊客在港島山頂指指點點.我想,他們肯定是在說:

Where the fxxx is Victoria Harbour?

因為,這是去年我在山頂時的心聲.維多利亞港?我只見到大廈夾縫中的水影.獅子山下?獅子山在那裡?

或許我該選天朗氣清的一天才舊地重遊.或許隔了十多年,記憶和現實難免有些出入.不過印象中,當淩宵閣還是叫老襯亨時,山下的風景不是這樣的.

我明白眼前都是價值連城的商廈豪宅,是這城市的財富.我站在山頂看風景,當然痛恨所有醜陋的障礙物;看風景的人在家中看他的無敵海景,想的自然是另一回事.

分別是,他的風景市值二千五百萬.我,不過是個在沒有老襯亨的山頂遊覽的老襯.

這當中沒有明明白白的是非對錯.有的,只是懷舊時絲絲的遺憾.


後記:


無聊時看Google衛星地圖,才驚覺原來昂船州已被填了.

小時候,從美孚海邊望過去,昂船州是個充滿神秘感的小島,常常幻想島上隱藏了某些不可告人的機密.

想深一層,其實也該一早知道.難道要解放軍和參觀解放軍的市民統統坐船出入嗎?

滄海桑田.

Friday, November 18, 2005

幾許風雨


如果,你記得曾在電視看過盧海鵬幾許風雨MTV的話;恭喜你,你的青春小鳥即使未一去不返,也在拍著翼蠢蠢欲動了.

我記得那天晚上,笑得很開心.

那是個無知又膚淺的年代.Mark哥很型,因此滿街都是深夜帶墨鏡的少年.Leslie很型,所以我們不計較張開口為甚麼會似救生圈.

那是段carefree的歲月.人生最大的目的,是在遙遠的將來考上大學.失敗了,最悲慘的下埸是要到寫字樓做boy.

今天,大學的記憶已一日比一日模糊.Boy,早是個被淘汰了的歷史行業.

"一生之中誰沒冷親傷風少不免,我去o也o野無錢找數兜巴打我臉".十九年後,羅人的幾許瘋語依然令人發笑.但是,看著銀幕上的盧海鵬廖偉雄江欣燕,笑中難免有些蒼涼.

因為,歡樂今宵早己不存在;而被扮的一顆顆巨星,都己經離我們很遠很遠.

我們只能永遠懷緬那段無知而膚淺的流金歲月.無憂無慮的小鳥,一去再也不會飛回你和我身邊.

Sunday, November 13, 2005

結他低泣時


自從幾年前買了這支結他回家後,每隔一兩年便會很有恆心地練一兩個月.結他若有靈性,相信也晚晚在盒裡飲泣,哭嘆遇人不淑.

應不應該認真地學好它?自問100%沒有音樂天份,彈得再好也只會到中級程度.學樂器又完全無經濟效益,花時間進修會更化算.

但是做了這麼多年人,回頭一看,琴棋書畫攝影烹飪舞蹈無一通曉.自畢業後,學的又全是和工作有關的悶課;很想趁還有些微青春,了此心願.

”要成功,便要下定決心”,這是小學生也懂的大道理.可惜,面對一生大大小小的決定,我們總是畏首畏尾,人云亦云,左顧右盼,對影自憐.到最後一事無成,只應驗了小丸子姐姐的座右銘:人生是由後悔組成的.

明天便去找個instructor吧.

Sunday, November 06, 2005

Iraq War

前晚看David Letterman,Billy Crystal講和Bill Clinton打Golf的趣事.說到他很仰慕Clinton時,Crystal說(大意):如果他仍是總統,即使要打伊拉克,起碼我們會知道是為了甚麼.

在美國,這埸戰爭分化了全國人民.由準備攻伊至今,左右兩派日以繼夜地吵了三年多.現在伊拉克局勢仍不明朗,而Valerie Plame醜聞才剛開始,看來隨時會吵到2008年總統選舉.

花了這麼多錢,死了這麼多人,原因竟然還是不明不白.始終沒有人能夠清楚說明,為甚麼美國要入侵伊拉克?

911?(不是).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本來是,現在不是).為了中東和平?為了拯救伊拉克人 (Maybe).穩定油價?抬高油價?(Who knows?)

想起West Wing中Sam Seaborn的一句對白:”I don't think truth should be taken so slightly”.沒人會天真地期望每一埸戰爭都是正義的Just War.但戰爭是人類社會最影響深遠的決定,我們不應該忽視真相.起碼我們要知道是為甚麼.

起碼我們要問為甚麼.

Sunday, October 23, 2005

Starbucks Coffee



在這城市,Starbucks就像個無處不在的綠色幽靈.無論任何角落,一不留神,它便會吸掉你兩三塊錢的元氣.

好喝嗎?味道並不特別好.
便宜嗎?其實真的頗貴.
裝潢高雅嗎?沒關係,因為我永遠不會留在店內.

但我需要咖啡因.當前後左右都是同一綠色招牌,雙腳便會不受控地步入這合法毒窟.Americano, Frappuccino, Cappuccino, 不過是以一堆名詞去掩飾我們在吸毒這個現實.

Starbucks的年報,才知道至2004年,全球共有8000多間店,每星期三千萬人次光顧.長遠目標是在全球開25000至30000間店.30000間,就算每間一天只賣一百杯咖啡,一年也超過十億杯!真懷疑地球能不能生長這麼多咖啡豆.

由Starbucks再想到這城市另一個天怒人怨的品牌.我想,或者消費者即使明知被剝削,也是傾向支持壟斷的.當週圍都是一樣的咖啡店,我們便懶得為一杯咖啡走多半條街;當人人都是用同一款Operating System,我們便不願冒險地與眾不同,不願花時間去學習新的系統.

因為,大多數人都渴望平穩,安於現狀,沒有走出框框的勇氣

所以,當你覺得咖啡難喝,當電腦令你生不如死時,不要再埋怨Starbucks,也不要再咀咒標叔叔了.

要怪,只怪時間太少,而我們又太懶惰.

Sunday, October 16, 2005

Moon 十月十五的月光



傍晚趕路中,在Highway上突然看見很圓很大的月亮.隨手拿起相機,很危險地一邊駕車一邊映相.心中躊躇應不應停車好好拍多數張照片.左右腦兩把聲音在駁火:

魔鬼:很久沒見過這麼明亮的月色,又碰巧帶了相機.今天不拍,不知那天再有機會...

天使:已經很夜了,前面還有很長的路,不想再晚些才能回家.月圓每月也有一次,二十八天後月亮又不會跑掉...

五分鐘後,感情戰勝了理智,魔鬼打贏了天使.以最快速度在下個Exit駛出公路泊了車,認真地記錄了在2005年10月15日,這美國華盛頓州無名小鎮中的一輪明月.

三十分鐘後,天更黑,肚更餓,路仍然很遠.唯有阿Q地想:做人,如果這樣小的事也不能任性的話,會是件非常吃力的苦差.

Sunday, October 02, 2005

Where about下落不明



我給你一顆糖果
你無聲伸手接過
看不出你有沒有微笑
和微笑背後在想些甚麼

無風的初夏
夕陽裡你忽忙走過
或許陽光真的刺眼
我只有望著影子 獨自想像故事結果

然後是段很長的旅程
一心摘下最遠的星星
相信努力能代替幸運
最後找不到終點
也忘了離開的原因

快夜了 不能回頭 亦不可暫停
太多想不通的事情
想起 一顆糖果 一個背影
想不通為何許多東西
都像那天笑聲一樣 下落不明

Monday, September 19, 2005

Family



因為妹妹的婚禮,令各地的親戚難得地相處了兩星期.開心之餘,亦有些感觸.因為想到很多親友已經十多年沒有聚在一起,不知甚麼時候會再有這樣的機會.

另外,妹妹有了她的家庭,我又在外地生活,只剩爸媽留在老家.雖然這是人生必經之路,但未能更好地和家人相處,總不免有些自責.

不久前Can的Blog談到羞於表達親情的問題,覺得很有同感.中國人一向是比較含蓄;而香港人又習慣了”孝順=物質”的觀念.很多時候,未說的話都通通變了飲茶晚飯手袋皮鞋機票.好像有些遺憾,奈何又無力改變這習慣.唯有望兩老能夠明白,在區區金錢背後那份”希望他們快樂”的心意.

年輕時,我們能任性地選擇前路;長大了,便明白很多人和事是永遠不會重現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以後的人生.

不過這十數天始終是段開心的回憶,希望愉快的時光以後會常常重現.也祝福一對新人,如歌詞所說一樣:到公園中散步年紀,有老伴仍是你.

Friday, August 26, 2005

Japan 2005 - 問號


***
晚上九時半,地鐵站內一群一群剛下班或剛喝完酒的男人;西裝不再畢挺,拿著報紙,在城市迷宮中左穿右插地趕回家.

他們應該很疲累吧?他們有沒有想過離開這埸累人的球賽?

***
在我這外國人眼中,日本很多工作都需要員工忘記”尊嚴”,”樂趣”,”效率”這些概念:

百貨公司門前打扮得一絲不苟但不知她工作是甚麼的小姐...
無論有沒有人經過,都口中諗諗有辭機械式地微笑點頭的便當店嬸嬸...
停車埸必備的三數個為出入車輛開路的”交通指揮員”...

他們覺不覺得無聊,無奈,或者荒謬?抑或所有疑問早已被這制度的巨輪磨掉?

***
週未晚上,到處都是年輕人.

有的在幹著臨時工,不外是用紙巾傳單攔折路人,或喊破喉嚨叫人買鞋唱K;有些在電玩和彈珠機間自得其樂在遊戲中心內虛耗青春;更多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街上漫無目的地看人和被看.

他們到底在想甚麼?在如此富裕的社會裡,心靈是不是很絕望枯燥?他們會不會埋怨三十年的泡沬繁榮過後,卻犧牲了一代人的理想?

Tuesday, August 23, 2005

Japan 2005 - 大板



大板,就是落後一些的東京.

車輛大一點.單車多一點.地鐵舊一點.天氣熱一點.一樣多的人.很多章魚燒.

心齋橋.道頓堀.梅田.難波.無印.Uniqlo.Comme Ca.松屋.Yodobashi.Big Camera.大丸.Lawson.Loft.不同的城市,相同的是那舖天蓋地的消費主義.

北美的市民很熱衷消費.但他們覺得花錢是私人的事情,盡量把消費行為和其它活動分開.香港也是個物質至上的社會.但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逢商必奸”的概念,日積月累下,一買一賣間總有些隱藏著的敵意.

日本人卻把消費提升至互相欣賞,近乎藝術的境界.賣的絞盡心思要你欣賞每張廣告,每件贈品背後的誠意.買的也是心甘情願以鈔票去換取瞬間的滿足感.本來血淋淋的商場,在買和賣帶點虛偽的默契下,竟變得和詣起來.

在城中數之不盡的店裡,聲聲irashaimase間,千萬人為了抓住一丁點潮流而流連忘返.這算不算是除種族,宗教外,另一種凝聚文明的力量?

Wednesday, August 03, 2005

Japan 2005 - 隨想

飲品機

不知道為何日本人如此鍾情那些瓶瓶罐罐的飲品.每個角落都有台自動販賣機駐守,有時更是上十台販賣機併列般氣勢磅礡,火車上,馬路旁,電視裡全是飲品廣告,有汔的冇汔的有酒冇酒有奶冇奶的汔水果汁咖啡啤酒茶,令人花多眼亂.

這證明了:提供更多選擇,是擴大市場的最好方法.即使只不過是 a false sense of pluralism.

鐵路

不能不讚嘆日本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如此龐大精確的系統,像人體血管般交縱橫交錯,還不斷地擴大更新,實在複雜得超乎人腦想像.
如果美國是靠機埸和Freeway連繫的國家,日本靠的便是火車和地鐵.一個崇拜自由,一個秩序井然.不同的交通系統,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


中國vs日本

一離開了城市,火車窗外的風景有點似曾相識.一片片農地,夾雜在房舍和工廠中,不就是我腦海裡的中國嗎?雖然,我不熟悉今天的中國,相似的不過是我記憶中的大陸鄉鎮.

到底中國會不會走向日本式的富強?還是會發展出另一套有華人特色的煩囂?現在兩地的平均生活水準仍然是差天共地.但想想,若果十數億人都能達到日本今天的生活水平,那不單是中國人的成就,甚至是人類文明的希望.

只怕,我們的地球沒有足夠資源去維持這樣的文明.

Wednesday, July 27, 2005

Japan 2005 - 東京


又到東京.不知是天氣影響或是事實,在東京的幾天,總覺這是個很灰的城市.

由成田到市區,一路盡是灰灰的房屋,分不清是住宅還是工廠.山手線各站的月台,都有些黑黑沉沉的感覺.大街小巷好像比以前亂了髒了些.就連涉谷一帶,也是蒙塵般失了光彩.三千里藥品,不過是面破舊的招牌.

是東京破落了,還是新的東西都去了六本木?

或許,一切都是我的錯覺.當我們慢慢熟悉一個都市,當它的繁華不再眩目,我們便會發現五光十色的另一面.

就像身邊熟悉的人,我們總是忘記了初相識時,他和她叫人欣賞的優點.

或許,無論對人對地,都是一樣貪新忘舊的感情.能夠和一個城市同偕到老,也是一種修來的緣份.

Tuesday, July 12, 2005

West Wing 白宮群英


從不愛看美國的電視劇,但兩年前West Wing出了DVD後,便瘋狂地迷上這虛構的總統和他的一班幕僚.每個season都是第一時間去買;每一集都要看兩三次以上.

喜歡劇中人連珠發炮似的對白,很多時都要repeat多一次,才能咀嚼出字字句句間隱藏的意思和sarcasm.

喜歡那種”偷窺白宮運作”的感覺.當然,電視是dramatize了(相信真正的White House不會事無大小都係個五,六個人話事),和現實不同.但是全情投入後,時常都會騙自己”可能真的也差不多”,別有一番趣味.

喜歡沒有太多例牌的親情友情愛情.政治是你死我活的競逐,處身其中,應該沒有太多盪氣迴旋的空檔.Leo (White House Chief of Staff)忘了結婚紀念日,他老婆問他”工作是不是比家庭更重要?”,他答”Yes, this job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y family".直接,不濫情.

喜歡那些White House staff近乎斷六親的工作狂熱.一份能改變世界的工作,個人怎樣付出也是不足夠的.

其實,喜歡West Wing,最大的原因是為了逃避.如果今天在真的白宮裡的,是一群如劇中人般有理想,敢承擔的hero,這個世界會是多麼美好:

"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thoughtful and committed citizens can change the world"

可惜事與願違,今天的Washington正一步步走向和West Wing相反的另一極端.

想了這麼多,是因為新聞說Karl Rove被質疑為了報復對Bush不利的報告,而公開CIA secret agent的身份.令人多麼懷念WW的Josh Lyman!

Wednesday, June 29, 2005

War of the Worlds 外星人


很期待Tom Cruise的War of the Worlds. 影評好像不錯.Speilberg出品,應該不會是另一套Indepenence Day掛!

原著是H.G.Wells 1898 的小說,百多年前算是劃時代的idea;不過以今天Sci-fi的角度來看,有點悶.Issac Asimov說Wells是借火星人侵略失敗,寓意英國殖民主義的沒落.有這個可能,但個人覺得有點牽強.

導演Orson Welles根據此書,在三十年代的電台廣播中(那時他未拍Citizen Kane,是個播音員)虛構了一埸火星人襲New Jersey的”新聞”,鬧了埸不大不小的風波.(Welles的前半生也是非常的精彩.Citizen Kane是影射傳媒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的野心和荒旦行徑.Hearst千方百計阻撓電影的拍攝和上映)

到底有沒有外星生物?我想答案是100%的肯定.宇宙這麼大,總有另一顆行星會孕育出另一方式的生命.但人類能接觸外星人的機會可說是微之又微.因為不但要時間,地點吻合(太遠的星球,就算外星人回信,一來一回可能是幾千萬年後的時.到時還有沒有人在收信?),還要科技能夠溝通(或許外星根本沒有”電”這個概念,不懂收發電波訊號.)既然通一通訊也如此困難,活生生的alien,相信只能在電影中相見了.

明知他\她一定存在;但既然在茫茫人海裡找不到,唯有在幻想中繼續找尋SETI,原來也頗淒美.

Thursday, June 23, 2005

Never let me go


看了1978年的舊戲Boys from Brazil,講納粹餘黨以希特拉的基因,在南美clone了94個小希特拉,把他們派到世界各地被收養.每個收養家庭都是精心挑選,完全吻合真希特拉的成長過程.納粹是希望以相同的環境,培育出身體和心理跟希特拉一模一樣的新Hitler.不錯的idea,可惜拍得很差,浪費了Gregory Peck和Laurence Olivier兩位巨星.

Cloning在1978年是科幻故事,今天已經是現實的科學,明天會不會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小說Never Let Me Go便是個非常dystopian的複製人故事:一群小孩,從小到大被困在學校中.他們都是正常的小孩,長大成為正常的青年,有各自的喜怒哀樂和理想.但他們也知道自己和別人不同的複製人身份,知道他們最終都會成為donor.甚麼是donor?就是正常人的後備.每個複製人生命的目的都是在壯年捐出所有的器官,直至Complete(複製人的死不是death,是completion).

小說最震撼之處不是它可能成真(human cloning是一定會出現的了,我們唯有祈禱它不會帶給人類災難),而是那些小孩和少年無何奈可的心情.他們長大後都算是自由的人,但書中的主角沒有反抗,也不逃走;而是一邊抱怨,一邊默默等待死亡.因為從小的洗腦,他們都接受了命運;最大的心願只不過是希望能延遲三年才做donor.那是多麼卑微的生存!

回頭想想,其實大部份人都是mini-clone.我們被灌輸的價值觀都是社會定下的social norm;我們以為自由自在,但最後都是在別人安排的"位置"終老;我們引以自豪的achievement,倒頭來只不過是捐四個器官的"成就".

肉體的Cloning並不可怕,心靈的Cloning才是最可怕的"科技".

Tuesday, June 21, 2005

Evolution 進化論


年輕時,最仰慕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完全是以一個人的智慧去洞悉看不見,摸不到的真理.沒有Einstein,極可能到今日我們仍然不知道時空是扭曲的,仍然不明白為什麼飛機上的一秒不等於陸地上的一秒.

長大了,才領略到達爾文偉大之處.相對論縱是石破天驚,卻是太過學術性,在科學領域外沒有太大迴響.相反,進化論觸及”甚麼是人?”這個大題目,又侵犯了宗教的禁忌.試想Darwin在十九世紀面對的是何等的反對壓力!

達爾文在Beagle船上考察,回到英國後過了二十多年才發表進化論,怕的就是evolution太過離經叛道,會落得慘淡收埸.他整年隱居在Down House,不回應外界對他的抨擊,只由其他親信去捍衛進化論.為了不觸怒教徒,達爾文還故意等多十多年才解釋人的起源,可謂用心良苦.

面對這樣大的阻力,最後還是成功了.Darwin去世(1882)時,差不多所有科學家都接受了進化論,奠下了二十世紀生物學的基礎.

可惜今時今日,還有保守派在提倡不知所謂的"intelligent design",在二十一世紀還不能放開胸襟接受十九世紀的真理.我雖然是個無神論者,自問也能接受宗教觀點.但每當看見右派在學校攻擊進化論,心中總有點憤怒.一個人相信甚麼,完全是個人自由;但我們有責任教育下一代真正的Science.

人和其他動物不同,是因為我們有從進化得來的智慧,懂得明辨是非,思考答案.如果我們不珍惜這天賦,而盲從一些人云亦云,”令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那才是真正放棄了人的尊嚴.

Orangutan 紅毛猩猩

既然是Orangutan館,便談談紅毛猩猩吧.在馬來語,Orang是人,utan是森林,orangutan便是"森林之人"

和chimpanzee一樣,orangutan都是人類的近親.因為deforestation和人類的捕殺,它們已頻臨絕種,僅存在印尼和婆羅洲的森林中.在印尼,有人出售年幼的orangutan當寵物;但當它們長大後,通常都被殺害或囚禁在籠中.

只要看一看orangutan嬰兒,你便不可能不相信進化論.人類能成為萬物之靈,實在只屬偶然.

在很久很久以前,紅毛猩猩和人類本是一家人.慢慢地隨著環境變化,人類獲得了智慧,征服了地球;紅毛猩猩只好隱退到東南亞的島上不問世事.再過二十年,它們便會從地球上消失.

或許,如果數百萬年前,一群人類袓先決定往另一個方向遷移;如果orangutan的袓先不是整天呆在樹上;如果某一個冰河時期早些或遲些來到;進化的歷史便會改寫:今天圍在電腦前看最新股價的可能不是Homo Sapien. 在蘇門答臘島靜待末日的也可能不是紅髮的"森林之人".

Monday, June 20, 2005

Opening 開館


網絡上千千萬萬的blog,多一個唔多, 少一個唔少, 為甚麼還要開此館?

是因為始終有話想說,又想說給人聽吧.

即使沒人看,也可當是個記錄思想的角落...
即使沒甚麼思想, 也可用一用已經日久生疏的中文...
即使文字沒趣, 便當是練練荒廢了的倉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