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30, 2006

Tori Amos




或許是天生對文字比對音樂敏感,聽歌時,我會很細心地琢磨歌詞的含意.所以從小到大,也很少聽英文歌.因為,英文不是母語,而且英文歌大多不注重歌詞,始終久缺了一點感動.

唯一的例外,是Tori Amos.

王菲的「冷戰」,是改編自Tori的”Silent All These Years”.當年迷王菲,愛屋及烏(也為了炫耀「高人一等」的品味),傻裡傻氣地買了兩張Tori的CD回家.

一聽之下,不得了...雖然每一首歌也不知道她想說甚麼,但真的放不下她的琴聲和歌聲.

Tori的慢歌,藏著一種深沉的悲哀;那是眼淚乾後,對一切不再在乎的幽怨.感覺就好像,每聽多一遍,便更接近那個隱藏在歌聲中,曾令主角傷心的故事.

後來也有斷斷續續買她的唱片,只是己沒了最初的震撼;最愛的,一直是”Little Earthquake”和”Under the Pink”這兩張CD.

今天重聽她清唱三分多鐘的”Me and a Gun”,想到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久違了的感動,一下子又跑回來了.感人的歌聲,的確有種文字沒有的魔力.

又想到,已經很久很久沒聽過新歌,和中外樂壇是完全脫節了.側田?衛蘭?我只知道,他的額頭,和她的脷環.

Sunday, November 26, 2006

舊愛新歡

結果,還是抵受不了誘惑.
結果,還是背棄了她.

舊愛雖好...


但無論外貌,內涵,身材,智慧,新歡都勝她一籌...


也怪不了我見異思遷.
唯有希望ebay能為她找到一處好人家.

Wednesday, November 22, 2006

情是...青紅蘿蔔煲豬腱




十多歲時,既無知又喜歡扮高深.未戀愛過,卻會幾個電車少年圍在一起吹水談情(談論別人的感情),大發謬論.

我會煞有介事地說,愛情,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關係.事實上,唯一實在的,是暗戀前座女同學三星期所產生的幻覺.

那時候,認定了愛情是一份最終一定會得到的禮物.仿佛找對了人,答對幾條問題,猜中某些謎語,獎品便會「叮」一聲在面前出現.

只是,問題答了,謎語猜過後,卻弄不清期待中的獎品是未出現還是丟失了.心灰意冷時,開始覺得那是個子虛烏有,以訛傳訛的傳說.

兩個人的關係,是很多很多感覺集合起來的幻象.感動,關心,好奇,刺激,失望,妒忌...混和在一起,我們便給它一個代號.說穿了,你和我不過是60%好奇加40%妒忌,他與她則是50%感動配50%恐懼.

所以,「你還愛我嗎?」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真正的愛情,根本不存在,它是個永遠看不清價位的恒生指數.

今天,牛市已遠,熊市未完.竟然又發覺,原來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愛情,其實是一煲青紅蘿蔔煲豬腱.

每對情侶,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他們的感情,就是一款獨一無二的湯.有人循規蹈矩落足湯料,卻忘了看火,落得只剩一堆乾湯渣.有人兵行險著,用最稀奇古怪的材料,也能煲出一盅絕世好湯.

外貌性格身家修養,好奇自尊性感嫉妒,都是愛情的一部份,但它們不過是紅蘿蔔和赤小豆.花了半天心血,沒有人會只吃那一塊豬腱.同樣地,再閃亮的眼眸,再窩心的溫柔,都不是我們在追求的東西.

我們尋找的,是湯水滑過喉頭時的幸福,是那一生念念不忘的味道.愛情,就是一口或清甜,或香濃,或甘苦的老火湯.

幸運的話,找對了配方,可以天天用心炮製獨家靚湯.

不幸錯過了,事過境遷,便永遠找不回同樣的材料,永遠拾不回那留在齒頰間的餘蘊.

Sunday, November 19, 2006

老外看中國




今期的The Atlantic登了James Fallows一篇論中國的文章.作者由他在上海生活的點滴,談到今後中國在世界的位置.

Fallows文筆輕鬆,不似一般政治評論般死板.他說青島啤是喝得下口的啤酒中最便宜的.他解釋,百度宣稱搜尋「南京大屠殺」結果比Google多,原因是國外有屠殺字眼的site都早被封了.他感到大惑不解的商場之謎是:那些永遠無顧客的Prada, LV名店如何能經營下去...

不過,文章討論的是沉重的大題目.在這裡說說作者提出的三個發人深省的觀點.

反日

Fallows不明白為甚麼中國人會那麼熱衷反日.起初,他以為反日只是共產黨的民意牌;但再看清一點,年輕一代的激進情緒已經超越了政府控制的範圍.

他質疑,同樣是「不能忘記歷史」,為甚麼反日會一呼百應,卻沒人提及文革的苦難?(老外始終是老外,不明白即使大陸如何開放,老毛仍然是中央和人民都不願意碰的禁區)

他認為中國人要求日本像德國那樣真心參悔,是註定要失望的.因為在日本人心中,他們才是二戰的最後受害者.

親美

Fallows曾在日本長期生活.比較中日二國,他覺得中國人遠比日本人更接近美國人的民族性,相信中美兩國人民可以和平相處.

他建議美國應立刻大量吸納中國留學生.因為,無論這批學生是去是留,一班(至少在潛意識上)親美的大學畢業生,也會是美國在中美關係上的最大籌碼.

中國夢

Fallows說:「荷蘭人沒有荷蘭夢;芬蘭人沒有芬蘭夢;日本人若真的有日本夢,女的應該是夢想如何擺脫上班掙錢的丈夫,男的則是夢想如何擺脫上班掙錢的辦公室...」

當今之世,能稱得上擁有夢想的,恐怕只剩中美兩國.

美國夢,我們都很熟悉.物質財富不過是目標,美國夢真正的本質是每個人都有達成理想的機會.雖然有點天真,但仍勉強可以自圓其說.機會,的確是大部份美國人深信不疑的夢想.

中國夢,又會是怎樣呢?

現在的中國,改善生活便是人生的目的.但和美國不同,中國人社會沒有強大的宗教在背後支持.賺到錢,買了房子,買了車子後,明天的中國人會夢想些甚麼呢?


讀完整篇文章後,腦裡想起的,竟然是珠三角那連綿數百里,不辨日月的天空(見圖).

Thursday, November 16, 2006

衣櫃的問題

和A在餐廳吃飯,他遇到兩個我不認識的朋友.大家打了個招呼,各自散去.

想必是眼神出賣了我,二人一走開,A便說:「唔使估啦,佢地都係基o既.」

這麼一句,便帶出了兩個有趣的問題:

(1) 我應不應該問?我知道A是同性戀,不等於我對他的朋友有「知情權」.假如A不自動揭曉,我問了,可能會令他難做.不問,又好像很惺惺作態.

(2) 他應不應該說?A在我面前走出衣櫃,但他的朋友根本不認識我,A是不是應該先徵詢朋友的意向?但只因為他是基,所以一切都發生得很自然.若然他是直的,那一句「唔使估啦...」,會是何等突兀?

在一個完全理想的社會,性取向就如職業國籍一樣「無分貴賤」,也無需隱瞞.可惜這不是個理想的社會;當中的錯綜複雜,耐人尋味之餘,也帶幾分無奈.

看來,廿一世紀的人際關係,真的大有學問.

Sunday, November 12, 2006

Goodbye West Wing



閉關四十八小時,終於煲完二十二集的West Wing

Season 7,是最後一輯了.President Bartlet離任,新總統上台.一班白宮幕僚,走的走,留的留.最可惜是Leo在戲外先走一步,令結局變得不完全,也更哀傷.

這麼多年來,West Wing是唯一要一邊看,一邊思考的電視劇.West Wing令我更關心美國政治.戲中虛構的白宮,陪伴很多人煞過了這幾年的黑暗政治.雖然最後三輯水準比較參差,但總比其它大同小異的「鑑證實碌」「妙手仁心」好得多.

追了三年的電視劇終於落幕,真有點失魂落魄.明天開始,我該看甚麼?希望Studio 60不會令人太失望吧!

Thursday, November 09, 2006

美麗的國家



隨著新聞網相繼公佈Jim Webb在維珍尼亞州勝出,美國中期選舉已大概塵埃落定,民主黨重奪參眾兩院控制權.總統布殊失去了國會的盲目支持,未來兩年將會寸步難行,再不復六年來為所欲為的氣焰.

這次民主黨在眾議院,參議院,和州長選舉全部一席不失,也算是一項記錄.共和黨被轟退,標誌保守派二十多年的權力擴張正式告一段落.

保守派的中心思想,是保衛既得利益.他們強調自由市場,主長減稅;在「增長」的大前題下,公義,平等,環境成了次要的考慮.保守派和基督教教會互相依賴,關係千絲萬縷;因此在社會道德問題上,共和黨一直持反墮胎,反同性戀,支持死刑的保守立場.

由列根上任開始,到1994年Newt Gingrich的「保守革命」(共和黨重掌被民主黨控制了四十年的國會),再到布殊近乎瘋狂的囂張,美國政壇的保守勢力一直在膨脹,令人錯覺美國正一步步變成封閉的神權國家.

但這是不是真正的美國?我想現實不是這樣的.我認識的美國人,絕大多數都是友善,明理,包容的公民.他們希望社會變得更公平,反對以暴易暴,也明白除了經濟增長外,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東西.實際是當權者和傳媒過份渲染保守派的影響力,令左右兩派劍拔弩張.如今神話幻滅,相信美國人會重新發現,原來他們都是不左也不右的溫和派.

這五,六年,美國對外對內都可以說是走了歪路.不過民主政治可愛之處,是它那自我調節的機制.現在權力重新分配後,希望國家能重拾正軌吧.

壯麗的風景,頂尖的腦袋,完善的制度,George Clooney,Scarlett Johansson...這個美麗的國家,應該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而不是文明發展的負累.

Monday, November 06, 2006

行街學英文



shroff - noun
1. (in India) a banker or money-changer.
2. (in the Far East, esp. China) a native expert employed to test coins and separate the base from the genuine.

shroff office=繳費處?上網search,才知道好像是香港獨有的詞彙.



paraphernalia – noun
1. (sometimes used with a singular verb) equipment, apparatus, or furnishing used in or necessary for a particular activity: a skier's paraphernalia.
2. (used with a plural verb) personal belongings.
3. (used with a singular verb) Law. the personal articles, apart from dower, reserved by law to a married woman.

香港的英語水平真的很高!(攝於粉嶺)

Friday, November 03, 2006

寓工作於遊戲



9:30AM:有事找老細,卻見他滿頭大汗邊走邊說:「o岩o岩跑完步,依家去沖涼,有咩事半個鐘頭後先搵我」

12:15PM:隔壁同事打電話來:「lunch想食日式中式越式泰式定意大利式?」

3:30PM:另一位同事經過:「雪櫃有免費啤酒,快D去拎返支...」

4:45PM:又另一位同事走入我房間:「你係唔係好忙?」「唔係,有乜貴幹」「既然冇野做,不如去樓下打場乒乓波」



偶然也會感嘆,我們這班人真的是被寵壞了.雖然同事們(包括本人)都是勤力盡責的員工,但工作環境實在太輕鬆了.

彈性工作時間.完全自由的dress code.歡迎隨時遲到早退.可以攜犬上班.公司人少,上司隨和,下屬融洽.最大的辦公室政治,是爭議下次team event應該去那裡玩.

美國人崇尚個人自由,工作是每天出賣八小時體力腦力,絕不會賣身給公司.科技界更是只問成績不計付出.有本事的話,只要能交足功課,大可以「三點不露,五點收舖」.

不過,受中華民族居安思危的傳統思想影響,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太過complacent,不可太鬆懈.幸福不是必然;假使有天不幸要上陣你死我活的殺戮戰場,我希望會捱得住.

或者,凡事也不敢去得太盡,正是中國人和外國人性格最大的分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