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3, 2005

Starbucks Coffee



在這城市,Starbucks就像個無處不在的綠色幽靈.無論任何角落,一不留神,它便會吸掉你兩三塊錢的元氣.

好喝嗎?味道並不特別好.
便宜嗎?其實真的頗貴.
裝潢高雅嗎?沒關係,因為我永遠不會留在店內.

但我需要咖啡因.當前後左右都是同一綠色招牌,雙腳便會不受控地步入這合法毒窟.Americano, Frappuccino, Cappuccino, 不過是以一堆名詞去掩飾我們在吸毒這個現實.

Starbucks的年報,才知道至2004年,全球共有8000多間店,每星期三千萬人次光顧.長遠目標是在全球開25000至30000間店.30000間,就算每間一天只賣一百杯咖啡,一年也超過十億杯!真懷疑地球能不能生長這麼多咖啡豆.

由Starbucks再想到這城市另一個天怒人怨的品牌.我想,或者消費者即使明知被剝削,也是傾向支持壟斷的.當週圍都是一樣的咖啡店,我們便懶得為一杯咖啡走多半條街;當人人都是用同一款Operating System,我們便不願冒險地與眾不同,不願花時間去學習新的系統.

因為,大多數人都渴望平穩,安於現狀,沒有走出框框的勇氣

所以,當你覺得咖啡難喝,當電腦令你生不如死時,不要再埋怨Starbucks,也不要再咀咒標叔叔了.

要怪,只怪時間太少,而我們又太懶惰.

Sunday, October 16, 2005

Moon 十月十五的月光



傍晚趕路中,在Highway上突然看見很圓很大的月亮.隨手拿起相機,很危險地一邊駕車一邊映相.心中躊躇應不應停車好好拍多數張照片.左右腦兩把聲音在駁火:

魔鬼:很久沒見過這麼明亮的月色,又碰巧帶了相機.今天不拍,不知那天再有機會...

天使:已經很夜了,前面還有很長的路,不想再晚些才能回家.月圓每月也有一次,二十八天後月亮又不會跑掉...

五分鐘後,感情戰勝了理智,魔鬼打贏了天使.以最快速度在下個Exit駛出公路泊了車,認真地記錄了在2005年10月15日,這美國華盛頓州無名小鎮中的一輪明月.

三十分鐘後,天更黑,肚更餓,路仍然很遠.唯有阿Q地想:做人,如果這樣小的事也不能任性的話,會是件非常吃力的苦差.

Sunday, October 02, 2005

Where about下落不明



我給你一顆糖果
你無聲伸手接過
看不出你有沒有微笑
和微笑背後在想些甚麼

無風的初夏
夕陽裡你忽忙走過
或許陽光真的刺眼
我只有望著影子 獨自想像故事結果

然後是段很長的旅程
一心摘下最遠的星星
相信努力能代替幸運
最後找不到終點
也忘了離開的原因

快夜了 不能回頭 亦不可暫停
太多想不通的事情
想起 一顆糖果 一個背影
想不通為何許多東西
都像那天笑聲一樣 下落不明

Monday, September 19, 2005

Family



因為妹妹的婚禮,令各地的親戚難得地相處了兩星期.開心之餘,亦有些感觸.因為想到很多親友已經十多年沒有聚在一起,不知甚麼時候會再有這樣的機會.

另外,妹妹有了她的家庭,我又在外地生活,只剩爸媽留在老家.雖然這是人生必經之路,但未能更好地和家人相處,總不免有些自責.

不久前Can的Blog談到羞於表達親情的問題,覺得很有同感.中國人一向是比較含蓄;而香港人又習慣了”孝順=物質”的觀念.很多時候,未說的話都通通變了飲茶晚飯手袋皮鞋機票.好像有些遺憾,奈何又無力改變這習慣.唯有望兩老能夠明白,在區區金錢背後那份”希望他們快樂”的心意.

年輕時,我們能任性地選擇前路;長大了,便明白很多人和事是永遠不會重現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以後的人生.

不過這十數天始終是段開心的回憶,希望愉快的時光以後會常常重現.也祝福一對新人,如歌詞所說一樣:到公園中散步年紀,有老伴仍是你.

Friday, August 26, 2005

Japan 2005 - 問號


***
晚上九時半,地鐵站內一群一群剛下班或剛喝完酒的男人;西裝不再畢挺,拿著報紙,在城市迷宮中左穿右插地趕回家.

他們應該很疲累吧?他們有沒有想過離開這埸累人的球賽?

***
在我這外國人眼中,日本很多工作都需要員工忘記”尊嚴”,”樂趣”,”效率”這些概念:

百貨公司門前打扮得一絲不苟但不知她工作是甚麼的小姐...
無論有沒有人經過,都口中諗諗有辭機械式地微笑點頭的便當店嬸嬸...
停車埸必備的三數個為出入車輛開路的”交通指揮員”...

他們覺不覺得無聊,無奈,或者荒謬?抑或所有疑問早已被這制度的巨輪磨掉?

***
週未晚上,到處都是年輕人.

有的在幹著臨時工,不外是用紙巾傳單攔折路人,或喊破喉嚨叫人買鞋唱K;有些在電玩和彈珠機間自得其樂在遊戲中心內虛耗青春;更多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街上漫無目的地看人和被看.

他們到底在想甚麼?在如此富裕的社會裡,心靈是不是很絕望枯燥?他們會不會埋怨三十年的泡沬繁榮過後,卻犧牲了一代人的理想?

Tuesday, August 23, 2005

Japan 2005 - 大板



大板,就是落後一些的東京.

車輛大一點.單車多一點.地鐵舊一點.天氣熱一點.一樣多的人.很多章魚燒.

心齋橋.道頓堀.梅田.難波.無印.Uniqlo.Comme Ca.松屋.Yodobashi.Big Camera.大丸.Lawson.Loft.不同的城市,相同的是那舖天蓋地的消費主義.

北美的市民很熱衷消費.但他們覺得花錢是私人的事情,盡量把消費行為和其它活動分開.香港也是個物質至上的社會.但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逢商必奸”的概念,日積月累下,一買一賣間總有些隱藏著的敵意.

日本人卻把消費提升至互相欣賞,近乎藝術的境界.賣的絞盡心思要你欣賞每張廣告,每件贈品背後的誠意.買的也是心甘情願以鈔票去換取瞬間的滿足感.本來血淋淋的商場,在買和賣帶點虛偽的默契下,竟變得和詣起來.

在城中數之不盡的店裡,聲聲irashaimase間,千萬人為了抓住一丁點潮流而流連忘返.這算不算是除種族,宗教外,另一種凝聚文明的力量?

Wednesday, August 03, 2005

Japan 2005 - 隨想

飲品機

不知道為何日本人如此鍾情那些瓶瓶罐罐的飲品.每個角落都有台自動販賣機駐守,有時更是上十台販賣機併列般氣勢磅礡,火車上,馬路旁,電視裡全是飲品廣告,有汔的冇汔的有酒冇酒有奶冇奶的汔水果汁咖啡啤酒茶,令人花多眼亂.

這證明了:提供更多選擇,是擴大市場的最好方法.即使只不過是 a false sense of pluralism.

鐵路

不能不讚嘆日本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如此龐大精確的系統,像人體血管般交縱橫交錯,還不斷地擴大更新,實在複雜得超乎人腦想像.
如果美國是靠機埸和Freeway連繫的國家,日本靠的便是火車和地鐵.一個崇拜自由,一個秩序井然.不同的交通系統,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


中國vs日本

一離開了城市,火車窗外的風景有點似曾相識.一片片農地,夾雜在房舍和工廠中,不就是我腦海裡的中國嗎?雖然,我不熟悉今天的中國,相似的不過是我記憶中的大陸鄉鎮.

到底中國會不會走向日本式的富強?還是會發展出另一套有華人特色的煩囂?現在兩地的平均生活水準仍然是差天共地.但想想,若果十數億人都能達到日本今天的生活水平,那不單是中國人的成就,甚至是人類文明的希望.

只怕,我們的地球沒有足夠資源去維持這樣的文明.

Wednesday, July 27, 2005

Japan 2005 - 東京


又到東京.不知是天氣影響或是事實,在東京的幾天,總覺這是個很灰的城市.

由成田到市區,一路盡是灰灰的房屋,分不清是住宅還是工廠.山手線各站的月台,都有些黑黑沉沉的感覺.大街小巷好像比以前亂了髒了些.就連涉谷一帶,也是蒙塵般失了光彩.三千里藥品,不過是面破舊的招牌.

是東京破落了,還是新的東西都去了六本木?

或許,一切都是我的錯覺.當我們慢慢熟悉一個都市,當它的繁華不再眩目,我們便會發現五光十色的另一面.

就像身邊熟悉的人,我們總是忘記了初相識時,他和她叫人欣賞的優點.

或許,無論對人對地,都是一樣貪新忘舊的感情.能夠和一個城市同偕到老,也是一種修來的緣份.

Tuesday, July 12, 2005

West Wing 白宮群英


從不愛看美國的電視劇,但兩年前West Wing出了DVD後,便瘋狂地迷上這虛構的總統和他的一班幕僚.每個season都是第一時間去買;每一集都要看兩三次以上.

喜歡劇中人連珠發炮似的對白,很多時都要repeat多一次,才能咀嚼出字字句句間隱藏的意思和sarcasm.

喜歡那種”偷窺白宮運作”的感覺.當然,電視是dramatize了(相信真正的White House不會事無大小都係個五,六個人話事),和現實不同.但是全情投入後,時常都會騙自己”可能真的也差不多”,別有一番趣味.

喜歡沒有太多例牌的親情友情愛情.政治是你死我活的競逐,處身其中,應該沒有太多盪氣迴旋的空檔.Leo (White House Chief of Staff)忘了結婚紀念日,他老婆問他”工作是不是比家庭更重要?”,他答”Yes, this job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y family".直接,不濫情.

喜歡那些White House staff近乎斷六親的工作狂熱.一份能改變世界的工作,個人怎樣付出也是不足夠的.

其實,喜歡West Wing,最大的原因是為了逃避.如果今天在真的白宮裡的,是一群如劇中人般有理想,敢承擔的hero,這個世界會是多麼美好:

"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thoughtful and committed citizens can change the world"

可惜事與願違,今天的Washington正一步步走向和West Wing相反的另一極端.

想了這麼多,是因為新聞說Karl Rove被質疑為了報復對Bush不利的報告,而公開CIA secret agent的身份.令人多麼懷念WW的Josh Lyman!

Wednesday, June 29, 2005

War of the Worlds 外星人


很期待Tom Cruise的War of the Worlds. 影評好像不錯.Speilberg出品,應該不會是另一套Indepenence Day掛!

原著是H.G.Wells 1898 的小說,百多年前算是劃時代的idea;不過以今天Sci-fi的角度來看,有點悶.Issac Asimov說Wells是借火星人侵略失敗,寓意英國殖民主義的沒落.有這個可能,但個人覺得有點牽強.

導演Orson Welles根據此書,在三十年代的電台廣播中(那時他未拍Citizen Kane,是個播音員)虛構了一埸火星人襲New Jersey的”新聞”,鬧了埸不大不小的風波.(Welles的前半生也是非常的精彩.Citizen Kane是影射傳媒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的野心和荒旦行徑.Hearst千方百計阻撓電影的拍攝和上映)

到底有沒有外星生物?我想答案是100%的肯定.宇宙這麼大,總有另一顆行星會孕育出另一方式的生命.但人類能接觸外星人的機會可說是微之又微.因為不但要時間,地點吻合(太遠的星球,就算外星人回信,一來一回可能是幾千萬年後的時.到時還有沒有人在收信?),還要科技能夠溝通(或許外星根本沒有”電”這個概念,不懂收發電波訊號.)既然通一通訊也如此困難,活生生的alien,相信只能在電影中相見了.

明知他\她一定存在;但既然在茫茫人海裡找不到,唯有在幻想中繼續找尋SETI,原來也頗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