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喝 TVB 奶水長大的,不過已一,兩年沒瞄過無綫的電視劇。從頭到尾看畢一套連續劇,也是六,七年前的事了。
這幾年,聽到別人談論金枝慾孽幗國梟雄,其實也想看一看。可惜,當時沒時間;到熱潮過後,便沒興趣。
可能因為時運低,前天竟在機緣巧合下,看了一個多小時的《女拳》。
真的,真的很恐佈。(但不是劇中的血腥場面。)
TVB 劇集水準低落,已非一日之寒。但因為太久沒見識過,這回的確有點震撼:原來是可以差成這個樣子的。
不知怎去形容那感覺。就像一個小時候的玩伴,三十年後重逢,他仍是那副吊兒郎當不思進取的模樣。是懷緬中帶些傷感,可惜中又有點厭惡,可說是百感交集。
暫且不談場面單薄,佈景簡陋,演技生硬;只說說其劇情。個多小時的節目,幾乎用盡了所有陳腔濫調,公式化得如在唸教科書。
然後,是在最後十五分鐘內火速地死人塌樓,昏迷報復,成親大團圓。
如果是有心創作,但手高眼低,倒還算了。但明顯地,製作人根本從沒想過寫得好一點。(只要一點點就夠了。)
很想知道,編劇們對著如此劇本,會不會暗地發笑?(「咁都過到骨,哈哈哈!」)
為甚麼會弄成這樣?是市場萎縮?是人材凋零?還是觀眾質素不濟?
昨天讀報,看到這段娛樂新聞:
「無綫以《女拳》大結局撼《金像獎頒獎禮》,平均收視32點(觀眾人數204萬),最高34點。」
這樣的產品質素,應該是壟斷市場三十年的必然結果。
───
說完電視,順便發一發對電影的牢騷。
看了半齣近日的話題作《單身男女》,真的受不了。
受不了的,不是天方夜談的童話情節。其實 Romcom 這 genre,不外乎是讓男男女女(主要是女女)幻想九十分鐘吧。(在男觀眾角度來看,高圓圓雖然平凡,勉強也算討好。)
受不了的,是那層過份造作的中產糖衣(不過呢,能送豪宅求愛,應是富豪級了),內裡包裝着的,卻是初中生般的幼稚愛情觀。(火星男?想起也毛骨悚然。)
(單身男子車上藏有避孕套,就如女生手袋中長備衞生巾一樣理所當然;理應放心才是,何事大動肝火?)
還有,古天樂扮演的 investment banker,終日無所事事假公濟私在辦公室調情,開會時一句「rule #1: cannot lose money, rule #2: cannot break rule #1」(大意如此)便煞有介事地離場;加上不好笑的林雪在插科打諢,唉。
(我知道,這是喜劇,但可不可以 pro 一點點?)(還是那句:只要一點點就夠了。)
相比下,同樣是通俗的 mass entertainment,十年前的《孤男寡女》是出色得多了。
這部《單身男女》,真的支撐不到完場。
(OK,我看的是網上盜版。佔了便宜,還要「唱衰」人家,實在缺德。罪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