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不到,其實這麼這麼的疲倦.
三年前,想到歌詞中一句”很想知你可會快樂,還是總躲不開生活煎熬”;我會在夜裡哭,覺得生活和感情實在太艱難,很希望有天能快樂一點.
今天,好像過得好了些;但原來沉默,會令所有不快樂都變成了疲累.
倦得不想面對自己;倦得忘記了用心去看世界;倦得沒力氣去愛人;倦得傷害了愛我的人.
就似變了另一個人一樣,而自己卻不知道.
是時候開始去慢慢解開心中的死結.將來會怎樣,我看不清楚;不過應該會快樂一些,也讓身邊的人快樂一些.
Tuesday, February 21, 2006
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赤裸的秘密

在箱底找到林憶蓮1994年的精選碟.當年買這張CD,為的是張國榮和憶蓮的劇場版赤裸的秘密.
不知為甚麼,那兩年很流行劇場版.稍流行一點的歌都會附送兩三段感性(更多是”懶"感性)的獨白.現在再聽,真有些毛骨悚然.
這一首,當然是例外.
就像是一艘飛向星的客機
心彷彿早已離地 身邊的一切游離
不夠膽望向你 為怕你知道此刻的心理
還是推開你 去呼吸空氣
儘力地說一些笑話做逃避
偏不知怎麼說起 方可找得到自己
為何能遇上你 能驟眼己感到沒半點距離
純屬緣份 還是如以往我再自欺
偷偷感激你 能讓我再試這滋味
無奈我卻怕愛比刀鋒更利
更痴戀也是要捨棄
只好感激你 明日我要與你分飛千里
留下我愛你這赤裸的秘密
也只好偶然再想起
當年死蠢,不明白為甚麼明明已經赤裸,還何來秘密?既然已沒半點距離,又為甚麼要分飛千里?
今日還是死蠢,但總算明白,在憶蓮歌聲中那幽幽的宿命.
因為,大家都心領神會.卻又始終說不出口的秘密,才是心靈最隱藏的角落.
Sunday, February 12, 2006
トニー滝谷

看Tony Takitani,奇怪地有種很熟悉的感覺,就像某年某日曾經看過這齣戲似的.
退色的攝影,流水般的配樂,不斷買衣服的奇怪女孩,Tony自斟自飲時的冷清,一切都很...村上春樹.
今天看它的website,才知道原來真是村上的作品.
電影是有點”怪雞”.影評說,故事是影射日本的社會問題.Tony孤癖,精於繪劃物件但不懂劃人,代表了近代日本成功但冰冷的科技.宮澤理惠飾演的終日不停採購新衣服的老婆,自然是對過度消費的比喻.
不過一經這對號入座的分析,心中對電影的分數便打了個折扣.我總覺得,藝術應該是反映人類感情的媒介.太多的隱喻,太深入的解讀,會把出色的藝術作品變成學術研究.
但是戲真的拍得很好.淡淡的旁述,說著一個由習慣孤獨到害怕孤獨到遺忘孤獨的故事.驟看好像不痛不癢,看罷卻令人感到人生無常的無奈.
花盡氣力去捉緊的,原來是更深的孤單.
Thursday, February 09, 2006
尋找它鄉的故事......

農曆新年,在多倫多過了個很平靜的假期.
多倫多,是地球上我最熟悉的城市.香港是故鄉,但多倫多才是成長的地方.Scarborough,Markham,Richmond Hill那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唐人商場,都是我回憶中的佈景.
初到加拿大時,覺得這裡的中國人(大部份都是香港人)是在很卑微地守著原有的生活方式;聚在三數個齷齪的小商場裡,吃難吃的蝦餃燒賣,讀香港的報紙雜誌.週未,還要老遠跑到唐人街骯髒的戲院,看遲二三個月的周潤發周星馳.
後來中港台來的移民愈來愈多,有了Market Village, Time Square, Pacific Mall等較大的商場.三十萬華人形成了一個在主流以外的獨特經濟圈子.Richmond Hill和Markham等地區更是反客為主,彷彿華人才是主流.漸漸地,即使要在加拿大保留中國人的習慣,也可以生活得很多姿多彩.
今天,當年隨父母移民的小孩,都已經投身社會.他們不是不懂中文的土生竹昇,仍然接受中國傳統和香港流行文化,但思想上已完全溶入了外國社會.
再過十多年,新一代的華裔便不會認同中國人的身份;若沒有新的移民,恐怕這個在異國中成長繁榮的華人社會,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幻象.
那時候,留下的或許只剩一幢幢人去樓空的大屋,和數百間相繼結業的酒樓食肆.
不過是延續著百多年來中國人漂泊異鄉的故事.少了點滄桑,卻是一樣的唏噓.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