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棧主介紹了他的
十本書緣.這幾星期一有空檔便想,究竟對自己影響最深遠的是那十本書.
由識字開始,讀過的書沒一千怕也有五百本.只是,絕大部份都是水過鴨背在心中了無痕跡.要數出真正有影響力的十本書,原來也不容易.
雖然不容易,還是勉強湊足了十本:
───
《小王子》之前
寫過,這裡不重複了.我常常想,如果那時沒看過小王子,說不定現在的人生可能會快樂一些.
───
《紙猴》我的第一本衛斯理小說,應該是小學六年級時看的.衛斯理的十項全能,白素的機智美麗,不知騙了我小六至中二多少的青春光陰.
後來,當圖書館的四五十本存貨被掃清後,開始覺得天馬行空其實是誇張,也厭了千篇一律的靈魂和外星人,便沒繼續追倪匡八十年代中以後的小說了.
───
《倚天屠龍記》倚天是中二升中三那年暑假看的.那個少男不幻想自己是張無忌呢?誤打誤撞練成絕世武功統領黑白兩道;多情又優柔寡斷,美女卻死心塌地相隨.
謝立文說過(不記得是那本麥o麥的後記):「金庸寫周芷若呵氣如蘭,張無忌心神為之一蕩...我們死蠢,也心神為之一蕩」(大意).我記得,那個夏天,死蠢的我蕩了很多蕩.
───
《從牛頓定律到愛恩斯坦相對論》方勵之教授的相對論入門書,啟蒙了我對課本以外科學知識的好奇心.
認識相對論後,真的改變了我的思考方式.既然連時間也不是絕對,我的一天可以是你的一秒.還有甚麼東西是絕對的呢?所有成敗功過愛恨恩怨,也不過是我們困在狹小參考系中的偏見.
───
《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可以說是本普通的愛情小說,但它讓我接觸到村上春樹.認識了村上,年少時的孤獨便好像有了深一層的意思.雖然,在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澀歲月,所謂孤獨,說穿了,不過是苦悶.
最近,一口氣重讀了《國境以南,太陽以西》,《舞吧舞吧舞吧》,《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對村上那種與世無爭的孤單,好像比從前更有共鳴.畢竟,我己接近書中主角「我」的年紀了.
───
《我的帝王生涯》一個末代無能君主,在位時週旋在妃子群臣之間,亡國後隨馬戲團到處表演走索雜技...那裡是古代的中國,卻不是你和我熟悉的中國.蘇童的文字,彷如隔了層薄紗看歷史的童話.
《我的帝王生涯》是個很浪漫的故事,拍成電影的話,相信會比略嫌賣弄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更吸引.
───
《Microserf》Douglas Coupland寫90年代中微軟員工奴隸式的工作生涯.不過是幾個geek的尋夢過程,現在重看,才發覺我工作上走過的道路,多少是潛意識裡受了這本書影響的結果.
書中主角蒙標叔「召見」的描寫,十分抵死.不經不覺,標叔也快退休了.
───
《The Catcher in the Rye》看《The Catcher in the Rye》時,早過了憤世嫉俗的年紀.可是讀到主角Holden Caulfield在紐約街頭的奇遇,卻又身同感受.或許在內心某處,我們都收藏了一顆對世界失望,又不知何去何從的少年的心.
───
《Anna Karenina》"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but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由這句著名開場白直到近千頁後的結局,真不知當時那來的毅力,能硬吞了這本托爾斯泰名著.
很多細節都忘了,但仍深刻記得兩點當年的讀後感:「激情捉係手裏面會化為灰燼 反而藏係心底可以歷久常新」,和「愛情不等於麵包」!
───
《Atlas Shrugged》《Atlas Shrugged》可能是近代最重要的美國小說.故事是一班精英,為了扺抗令經濟停滯,文明倒退的社會主義,而選擇了避世.目的是要保存他們所代表的技術,文化和價值觀.他們住在世外桃源,靜待外面的社會自我毀滅後,才「重出江湖」重建人類文明.
小說其實是在硬銷作者Ayn Rand的資本主義哲學Objectivism.我不認同Rand的哲學,但小說叫人思考個人和社會的關係,和甚麼才是最合符人性的制度.
聽聞Atlas Shrugged會被拍成電影,但看到傳聞中的
主角名單,真令人有些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