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四年級時,每逢寫「我的志願」,我一定是選作家.那時認為,中文科作文能被貼堂,是代表老師也認同我文采飛揚妙筆生花.不當作家,簡直是浪費自己十歲不到便洋溢到滿瀉的才華.
到了五六年級,稍為懂事,矇矓意識到作家在香港不算是一門職業.喜歡看報紙雜誌的我,便聰明地轉軑,把志願由作家變成記者.心裡想,反正也是寫,又能夠周遊列國(報紙刊登那麼多外國新聞,記者當然要時常到外國採訪啦...我諗);記者,好像比作家pro一些.
好景不常,升了上初中,更加懂事(和市儈),開始擔心以記者為終身職業的錢途.適逢八十年代中,香港大興土木.每次路經中環,看見匯豐,交易廣場,中銀等一幢幢大廈由平地聳起;我的志願便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變成了建築師.自我感覺良好之餘,父母親的反應也出奇地熱烈.
可惜,空有將來拆掉匯豐總行後的全盤計劃,卻忘了培養自己的藝術細胞.而且功課日漸繁重,心思慢慢由「我的志願」轉移到「我的分數」上.
然後,中三時買了部8MHz的PC,開始跟同學在高登遊蕩「吸」game...中四選了理科...到了外國,選了工程系...然後,有幸趕在科技泡沫爆破前畢業.不經不覺,天天坐在電腦前靠一堆偽Hi-tech術語「o危飯食」的歲月,也過了近十年.
原來自初中後,已再沒想過我的志願了.人生,就像身處遊行隊列中.只要跟著人群腳步,想也不用想,便會自自然然隨波逐流地由A走到B.
雖然,想去的地方,永遠是CDEFG.
(只因看到張翠容談在中美洲採訪的遭遇,和Stannum說參加西九比賽的心得,突然很懷念當年那些空中樓閣般的「志願」.)
當年我都係寫作家架, 唔知點解, 不過小時既我的志願成日轉, 好似諗過成為一部鏟泥車tim ...
ReplyDelete就好像擇偶條件所想跟走入教堂的往往是兩回事吧..
ReplyDelete作家和作者曾幾何時也是我的夢想.
ReplyDelete然後漸漸長大, 覺得夢想實在遙不可及, 一邊歸咎於現實逼人, 一邊也了解到天資有限...
到現在, 卻忽然明瞭, 所有都是藉口, 其實是自己行動力不夠.
stackey:鏟泥車?呢個好似唔係志願,而係幻想喎.
ReplyDeleteabby:都有D相似.不過婚可以唔結,工就唔可以唔返(除非老豆大把錢剩,俾你周圍買電視買電話買報紙...)
以前寫"我的志願"時, 每次都是隨便填上大眾的理想職業充塞一下, 什麼老師醫生律師警察等, 為的是怕老師接受不了小孩子天花亂墮的"夢想", 反而會被罵.
ReplyDelete記得小學時有位同學, 她說自己的志願是做畫家, 因為她愛畫畫, 也很喜歡看"圖畫書". 結果竟被老師在課堂上嘲笑了.
我的中文不好, 不太了解"志願"和"夢想"中間的分別.
感覺上, "志願"是嚴肅的, "夢想"是天馬行空的.
幸:就算小時候能「的起心肝」以寫作為生,今天很可能因為天資不足而在現實中磋跎.所以,現實和天資,正可能是動力不夠的主要原因:因為從小到大,家人社會學校朋友都為我們計算了甚麼才是比較「穩陣」的出路.
ReplyDeletemoss:志願是做畫家,正常過正常;只有在反常的教育制度下的反常老師才會拿來做笑柄.
「志願」應該只限於職業的選擇,是為口奔馳的;「夢想」則沒有金錢的限制.夢想可以嚴肅可以輕鬆,但通常在談夢想前,總要加一句「如果我有很多錢/時間的話...」
但通常在談夢想前,總要加一句「如果我有很多錢/時間的話...」
ReplyDelete我愛死了這句當頭棒喝..
並已經抄底在我的名人金句筆記中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