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在書本雜誌看見MFK Fisher 的名字,只隱約記得她是個專門寫吃的作家,沒有留下甚麼印象。看別人的blog,知道MFK Fisher 是個美女作家,才在心中記住這個名字。
上星期,在書店放食譜的一欄,見到Fisher 的自傳《The Gastronomical Me》;便被封面大眼睛瓜子臉的她,吸掉了十五美元。讀了十多頁後,不得不嘆息,這書被放在食譜旁邊,簡直是暴殄天物。
Fisher 的文字簡潔流暢,有點Fitzgerald 的影子,或許因為他們是同一年代的人。她以一篇篇關於食物,烹飪,和餐廳的文章,串起半生在美國和歐洲的經歷。每一篇都是談吃,但每一篇都不只是談吃。
Fisher 和妹妹,父親在旅途中同吃一個peach pie 的情景,是讀過的文字裡,對父愛描寫最細膩的一篇。讀到她和丈夫在Dijon 到處尋訪美食,會令人想回到1929年,一睹這位美女雙十年華時在法國街頭的風采。
在她的文字裡,Fisher 懷念食物的味道,但更緬懷每一個曾經和她同桌的人。
在《The Gastronomical Me》後半部,她已離開丈夫,轉投他人懷抱。網上看到她的生平,後半生的感情道路也是十分崎嶇。食得是福,人間有情;Fisher 愛嚐世上佳餚美酒,對人,也好像是多情了一點。
無論如何,優美的文章,如美味的菜餚,是應公諸同好的。謝謝ReadandEat!
嘩,不用多謝﹗她的文字真的很好,你看完了嗎?我那本是舊書,不用15元。你真乖。
ReplyDelete其實開始時想模仿她的做法,但是,功力實在差太遠,越寫越不似,於是索性不跟了。
在她的文字裡,Fisher 懷念食物的味道,但更緬懷每一個曾經和她同桌的人。
ReplyDelete看到這句好感動, 你也寫得很好啊!真的。
readandeat:有人讚我乖,好開心!多謝姨姨...呀唔係...姐姐!哈哈
ReplyDelete書看完了,但後半part(她離開了Dijon後)看得比較匆忙.我想將來還是會再讀一遍的.
abby:謝謝.我說過,其實是寫得很吃力的.只因有你們在看,這裡才能捱到今天.
千萬不要捱,最重要的是寫得開心。
ReplyDelete叫我阿姐?呵呵。忽然有點飄飄然,後生了廿年。
廿年?姐姐好似貪心左D喎,我冇咁後生!
ReplyDelete後生?你的意思是細呀?講起數字,我又頭痛。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