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4, 2008

《Phoebe in Wonderland》,《Cherry Blossoms》

《Phoebe in Wonderland》



全球首席童星 Dakota Fanning,今年十四歲,正值不是童星,又未能演少女角色的尷尬年齡。因此,近一兩年她好像減產了。不過,Dakota 有一個比她小四年,演出經驗同樣豐富的妹妹 Elle。《Phoebe in Wonderland》便是 Elle Fanning 從頭到尾擔綱演出的一部電影。

顧名思義,《Phoebe in Wonderland》的主線是愛麗絲夢遊仙境,未讀過小說的觀眾,可能會有點不知所以。十歲的 Phoebe,是個喜歡幻想,不太合群的小女孩。在學校的《Alice in Wonderland》話劇裡,Phoebe被老師選了當主角愛麗絲。在高興地全神貫注為話劇準備的同時,她漸漸分不開現實和故事的世界,愈來愈難融入學校的生活,愈來愈難和人相處。

驟看情節好像平平無奇,在戲院看到一半時,我仍以為這是個老掉牙的「發現自我」的童話。不想在這裡透露太多劇情,只能說,Phoebe 不是個普通的性格自我的小孩。看下去,電影便會慢慢說出 Phoebe 的困難,她內心的的掙扎,和媽媽,爸爸,老師幫助她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雖然是小成本的獨立製作,但媽媽 Felicity Huffman,爸爸 Bill Pullman,和老師 Patricia Clarkson都是有名氣的影星。可是群星拱月,飾演 Phoebe 的 Elle Fanning 才是全片的靈魂。Elle 真的演得很好,演活了 Phoebe 那種身不由己的 dreaminess。她瞇起眼睛,我們便知道 Phoebe 的心已經在另一個空間。導演說,在拍攝和 Felicity 的苦情戲前,Elle 還懂得先培養情緒呢。姊姊 Dakota 的漂亮,是屬於機伶可愛(也可說是老積)一類;Elle 的漂亮,卻是懾人的 pristine 氣質。她一出現,便自然是銀幕的重心,其他人都成了配角。

當然,電影也有它的缺點。我覺得《Alice in Wonderland》的明喻太明顯,有點兒喧賓奪主,變了好像在為說故事而說故事。還有,Phoebe 的學校和家庭也實在完美得過份。她的小學裡,有專門教話劇的老師。她媽媽住在明信片般的家中,埋怨的不是柴米油鹽,而是沒時間寫她的新書。其實,若果拍得平實一點,不要過份唯美,效果應會更好。

聽說電影已找到買家,年底便在美國公映。 這不是喜劇,題材又有點艱澀,應該不能像《Little Miss Sunshine》或《Juno》般賣個滿堂紅了。但有機會的話亦不妨一看,因為單是 Elle Fanning 的演出,已值回票價。

───

《Cherry Blossoms》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故事》是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不時也會拿出來重看。《Cherry Blossoms》打正旗號向小津致敬,自然要去看一看。

電影的前半部,是《東京故事》的現代德國版。一對德國老夫妻,在妻子的要求下,從鄉間出發到柏林探望子女。但子女們各有各的生活,暗地裡都在埋怨父母突然來訪帶來的困擾。有些情節,如生疏的孫兒,子女們的悔氣說話,和夫婦二人在海邊渡假屋不能入睡,是照搬小津原作的片段的。電影也有很多新的細節,加上現代化的拍攝和剪接,感覺是少了點原作中樸拙的人情味,但也算拍出了小津的韻味。

《東京故事》中最孝順和了解父母的,不是最親的子女,反而是沒血緣的媳婦。在《Cherry Blossoms》裡,這個色換了同性戀女兒的女伴。這樣一改,不單保留了原本的神髓,也多了深一層的矛盾和包容,是我很喜歡的神來之筆。

看過《東京故事》的,都知道電影末段發生了甚麼變故。因此,《Cherry Blossoms》播到一半時,我以為導演帶觀眾到日本看一看櫻花後,便會首尾呼應收場。不料,戲卻一直繼續。老人在東京街頭的奇遇,迷幻又寫實,還加插很多笑料,看得人目不暇及。

再看下去,才發覺電影不只是《東京故事》X《迷失東京》混合版,還有一段奇情的 Act 3。到最後,一個德國老翁,穿上和服,塗了口紅,在富士山下跳起日本傳統舞蹈,那場面,不單不怪異,還頗為感人。

本來,《Cherry Blossoms》可以是簡潔優雅的德國版東京故事,也可以是討好觀眾,笑中有淚的迷失東京2。但導演選擇了認真地說出思念和後悔的痛楚,這份堅持,正是電影的感染力的來源。

今年電影節最喜歡的作品中,《Cherry Blossoms》和《The Edge of Heaven》都是德國出品。不約而同,兩片的重心都不在德國(《The Edge of Heaven》是土耳其,《Cherry Blossoms》是日本)。看見別國的電影如此多樣化,想到美國空有資金人才技術,題材卻是愈來愈狹隘,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