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參觀藝術館,卻不懂得看畫。太舊的畫,我不懂得欣賞;太新太抽象的,又接受不來。最感興趣的,始終是十九世紀印象派的作品。不過對印象派畫家的認識,也是十分皮毛,只知道畫

這本《The Private Lives of the Impressionists》,是看完畫展後,買回來惡補的。作者 Sue Roe 記錄了印象派的起源,和一群印象派畫家在法國的生活逸事。二百多頁的文字,有點瑣碎,雜亂,但也饒有趣味,算是上了一堂 Art History 課。
原來,今天我們眼中的一代宗師,在十九世紀的法國,曾經是受盡白

現在看來傳統優雅的印象派,當年卻是離經叛道的異端邪說。無論是技巧,構圖,題材,都不為看慣了傳統作品的巴黎上流社會所接受;批評者爭相嘲笑,揶揄這班膽大妄為的畫家。Impressionism 這稱號,是第一次畫展後,藝評人拿 Monet 這幅"Impression, Sunrise"的名字來取笑他們的貶稱。
一班印象派的創始者,全都是認識的,有些更是交情深厚的朋友。幾個代表人物,各人也有不同的性格。Manet 名氣最大,見識最多,是當中的領導者。但他戀棧 Salon 的名利,從

對印象派畫家來說,繪畫不再只是一絲不苟的記錄,而是加入主觀感情的演繹。畫的題材,也不限於聖經故事和風景人像。普通的派對,平凡的街景,餐廳的一角,都是能感動人的素材。因此,印象派可以說是現代藝術的起點。自印象派後,短短數十年間,Expression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Cubism,Surrealism,Modernism 各種風格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最令我驚訝的,是幾位印象派大師們早年的貧困和坎坷。Monet,Renoir,Sisley 曾經都是不名一文的窮小子。Cezanne 因與父親不和,Degas 因家道中落,也分別過了一段拮据的日子。Monet 更是半生借貸渡日,朝不保夕。整整二十年裡,這班潦倒的畫家,為了糊口,都在到處找尋買家,希望多些人能欣賞他們的前衛藝術。
今天,網上隨便地便找到了這幅二千五百萬美元的 Cezanne,二千八百萬美元的 Degas,七千八百萬美元的 Renoir,和 Monet 這幅八千萬美元的 Water-lilies,不可謂不諷刺。
2000 年前後英國 ITV 拍了一齣 8 集的紀錄片 The Impressionist。每集半小時深入淺出地介紹了 8 位印象派大師的背景、名作、風格,已推出 DVD,可找找看。
ReplyDelete身後名這回事, 真是最大的天意弄人.
ReplyDeletewordy:謝謝,在amazon找到了。不過把梵高也列為 Impressionist 有似乎點不合適。
ReplyDelete怒火:正是。如果當年有人同 Monet 講:一百年後,你隨便一張畫已夠食十世,Monet 一定當佢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