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7, 2010

華人蝦寮



在一本介紹三藩市歷史的書中,讀到十九世紀末華人捕蝦的事跡。原來在離市區不遠的 China Camp State Park,尚有一條華人聚居村落的遺址。趁着週末晴空萬里,便和女朋友去了半天「郊遊」。

在淘金熱的高峰,舊金山四分一的淘金者是中國人;到金鑛被採空後,很多華人去了修築橫美鐵路。1869年,鐵路完工,部份華人便在海灣旁重操家鄉的故業,捕蝦為生。

China Camp 蝦寮全盛時,居住了五百多名華人。捕回來的蝦,除少部份活蝦出售外,大部份都是曬成蝦米,賣回中國。(我是那天才知道,蝦米是煮熟後才曬乾的)

到了 1880 年代,灣區人口增多,華人受到白人越來越嚴厲的排斥。州政府更通過歧視法例,令捕蝦的華人也成為被排擠的對象。從此,蝦寮開始沒落,華人都回到熟悉的唐人街,幹回洗衣店,中國餐館等和白人沒直接競爭的工作。

今天在蝦寮,住着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伯 Frank Quan;他是百多年前蝦農的後人,仍然會出海捕蝦。不過捕回來的蝦,多是作魚餌之用。

站在風光如畫的 China Camp 沙灘,很難想像得到,當年在這裡生活的中國人,面對的是怎樣的困難。在沒有電話沒有 facebook 的年代,離鄉別井,聚居在陌生國家的小漁村,天天辛勞地捕蝦曬蝦米,真的很不可思議。

昔日漁民日曬雨淋地在海灣捉蝦,今日我躲在同一灣畔的冷氣房間中對著電腦捉蟲;同樣是在外國生活的中國人,當中卻隔了一百三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文明,應該還是在進步中的。

───

今天的華人蝦寮,只剩下一個碼頭,幾間舊屋,和沙灘上的一艘破船:




碼頭旁是個展覽館,簡單地介紹了華人捕蝦的歷史:



碰到一位九十三歲的老婆婆,她說有問題想問我們。還以為會是「how to say thank you in chinese?」等老掉牙客套話,想不到她的問題竟然是「怎樣才是正確寄 email 的方法?」,真正是「估佢唔到」:



沙灘旁邊是一間非常舊式的小吃店,可惜關了門,有人只能望門輕嘆:



最後,為了記念昔日的蝦農,也為了資助今日的漁民,我們在日本餐館點了五美元一件的甜蝦刺身。很折墮,也很好吃。

3 comments:

  1. 前幾天有一部紀錄片是講美籍華人,叫Becoming America,其中一集好像講三藩市的捕蝦華人。

    http://www.pbs.org/becomingamerican/programbios.html

    有一位娶了一位白人,當年是「不合法」的舉動。

    ReplyDelete
  2. 那時的華人真的很慘。


    TO readandeat:

    不只是華人與白人﹐到幾十年前為止﹐白人與黑人結合都是「不合法」的舉動。

    It's amazing how much had changed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ReplyDelete
  3. 你好,從yun處轉過來。

    去年幸運獲得機會採訪現在仍獨守華人蝦寮的Frank Quan,他的爸爸便是PBS中講那與白人女人結婚的人。我網誌放了他們一張舊照:http://krisreview.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_7769.html

    ReplyDelete